典型文献
先秦儒家对内在道德意识的形塑——以知罪伦理向知耻伦理的转变为考察中心
文献摘要:
罪感意识和耻感意识是人类道德意识的重要来源,古代中国文化中的耻感意识是一种内在的道德意识,罪感意识则是一种外在的、基于原始宗教信仰而起的超越性道德意识.罪感意识和耻感意识分别是知罪伦理和知耻伦理的道德基础,古代中国原始宗教信仰下的知罪伦理向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下的知耻伦理的转变,反映了先秦儒家对以知耻为标志的内在道德意识的形塑和道德主体性的高扬.其意义在于确立了伦理道德的真正根基,即道德行动的根本动力并非来自外部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强制,而是植根于人自身内心深处所具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本能.
文献关键词:
先秦儒家;罪感意识;耻感意识;知罪伦理;知耻伦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富强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富强-.先秦儒家对内在道德意识的形塑——以知罪伦理向知耻伦理的转变为考察中心)[J].思想与文化,2022(01):183-199
A类:
知罪伦理,知耻伦理,罪感意识,耻感意识
B类:
先秦儒家,内在道德,道德意识,形塑,古代中国,种内,原始宗教,宗教信仰,超越性,性道德,道德基础,儒家人文精神,道德主体性,高扬,伦理道德,正根,道德行动,根本动力,非来,自外,植根于,内心深处,处所,本能
AB值:
0.2139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