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道体与道德——道体学内外的牟宗三
文献摘要:
牟宗三在《道体学引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丁耘教授一方面接续了牟宗三的基本洞见,以四因说为基本问题来判摄中西哲学,但另一方面也对牟宗三提出了三个主要批评:1.误认乾元;2.以心统天;3.重流行而无主宰.在批评牟宗三用存在论取代了熊十力的体用论后,丁耘提出了存有与活动之外的道体新义:虚静.但是牟宗三的思想并非不涉及体用论与虚静问题,而是将其统摄于圣人之道与实践工夫之中.首先,牟宗三通过乾道各正性命的"善终"义来强调"天道性命相贯通"是实德成物之流行,肯定了个体终成意义上的目的因,以此与玄学以"乾元"为主的体用论相区分;在《易经》诠释中,牟宗三提出兼赅"静正"与"沛然"的"寂感真幾"的概念,主张通过圣人精诚感应的德性生命呈现道体;在主静问题上,牟宗三以具有德性内容的圣人之道为第一序,并将其作为区分儒道的义理骨干,从而将主静限定在"静复以立体"的儒家工夫论上.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学与丁耘的道体学之根本差异是前者侧重"心性对扬"而非对道体自身之体悟,时刻突出道德实践的警策义,其着重呈现的是道德、形上学与宗教的源初交互境界.
文献关键词:
道体学;道德;性体;圣人之道;工夫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程业
作者机构: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程业-.道体与道德——道体学内外的牟宗三)[J].哲学研究,2022(05):118-127
A类:
道体学
B类:
牟宗三,引论,洞见,四因说,基本问题,中西哲学,误认,无主,主宰,三用,存在论,熊十力,体用论,存有,新义,虚静,统摄,摄于,圣人之道,三通,正性,性命,善终,天道,道性,命相,实德,成物,之流,终成,目的因,玄学,易经,人精,精诚,德性,主静,儒道,工夫论,形上学,体悟,出道,道德实践,警策,初交
AB值:
0.41331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