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敦煌蒙书《武王家教》与唐代家教中的"人伦"教育解析——以"五逆"为中心
文献摘要:
文章以敦煌蒙书《武王家教》中影响家庭富贵、贫贱和生命长短的"五逆"为中心,深度解析了"五逆"与儒释道的文化渊源,以及其与唐代科举、铨选、法律、文化等社会变迁的关系,重点探讨了"五逆"与家教观念、家训、童蒙教育的关系,以及在世人治家、治世和社会教化中的作用.所谓"五逆"是利用民间俗语,指唐代家教、童蒙教育及社会教化中常见的子弟不孝父母、不爱师友、事官不勤、违上命教、乡党不相唇齿等五种自以为是、不当不雅的行为举止,涵盖子弟应对中应该注意的父子、师长、君臣、上下、邻里五种社会关系,其实就是对子弟最关键的"人伦"教育,反映了唐代民间智慧和处世哲理."五逆"之行可导致子弟失家教、失学业、失宦途,目无尊长、狂妄自大,有违儒家君子"立身扬名"的培养目的,以及家庭对子弟光大门第的期望,故对现代少年儿童教育和成人社会教化均有启发.
文献关键词:
敦煌蒙书;《武王家教》;五逆;家教观念;童蒙教育
作者姓名:
金滢坤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10087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金滢坤-.敦煌蒙书《武王家教》与唐代家教中的"人伦"教育解析——以"五逆"为中心)[J].社会科学战线,2022(12):83-94
A类:
五逆
B类:
敦煌蒙书,武王,王家,唐代,人伦,中影,富贵,贫贱,深度解析,儒释道,文化渊源,科举,铨选,社会变迁,家教观念,家训,童蒙教育,世人,人治,治家,治世,社会教化,民间俗语,子弟,不孝,爱师,师友,乡党,唇齿,自以为是,不雅,举止,盖子,父子,师长,君臣,邻里,对子,民间智慧,处世,哲理,之行,失学,宦途,目无尊长,狂妄自大,有违,君子,立身扬名,光大,大门,门第,少年儿童,儿童教育,人社
AB值:
0.43340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