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德的生成——竹简《五行》篇的德行生成论及其思想史意义
文献摘要:
竹简《五行》篇的宗旨,是以"五行"为基础阐述心德的生成机制.仁、义、礼、智、圣五种德之行,是心德的基本构成要素.心德的生成,源于五行各自的生成及五行之间在生成中形成的和合关系.由于端始的不同,心德的生成呈现不同的道路.第一条道路始于仁,由仁生智,反哺于仁,再生义、礼,不及圣则谓之善,达到了圣则谓之德.第二条道路始于聪、明、圣、智,此四者关乎道德上的识别和理解能力.由聪而圣,而生义;由明而智,而生仁、礼.所生的义和仁、礼结合而达到五行之和.这两条生成道路,前者由内在的道德心驱动,可说是由内而外的道路;后者由对贤人德或君子道的认知入手,可说是由外而内的道路.竹简《五行》篇中这两条道路涵盖了道德生成的两种可能方式,代表了原始儒家对成德之学的完整理解,可以据此衡定后世儒学的分化;同时这种德目结构,衍生出了孟子的四端说及汉代的五常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献关键词:
五行;五行说;德之行;德行生成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何益鑫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何益鑫-.德的生成——竹简《五行》篇的德行生成论及其思想史意义)[J].哲学研究,2022(08):53-63
A类:
德行生成论
B类:
竹简,思想史意义,述心,生成机制,德之行,基本构成,第一条,反哺,谓之,第二条,理解能力,所生,道德心,可说是,由内而外,贤人,君子,两条道路,成德,衡定,儒学,德目,孟子,四端,汉代,五常,后世影响,五行说
AB值:
0.41021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