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黄宗羲的泰州批判与晚明儒学转型
文献摘要:
黄宗羲对泰州学派的批判包含了三个主题,首先是对师道论的肯定,其次是对孝弟说社会教化功能的批判吸收,最后是德性与功利之辨.通过泰州批判,黄宗羲将儒学有关内与外、心性与政治问题的思考推上了新的层次,凸显了一种包含社会、政治取径,在更高层面重构儒家德性政治的思路.一方面,继承泰州的个体意识(师道论)而又突破其以个体道德外推的经世模式(孝弟经世论);另一方面,以儒释德性功利之辨为基点反思社会政治秩序的根基,而把心性问题联结于权力公正性与制度问题.由此反映出《明夷待访录》与《明儒学案》、经世之学与心性之学的交汇,呈现出晚明儒学思想转型的一种独特形态.
文献关键词:
黄宗羲;泰州学派;师道;孝弟;良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顾家宁
作者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顾家宁-.黄宗羲的泰州批判与晚明儒学转型)[J].哲学研究,2022(03):52-62
A类:
B类:
黄宗羲,晚明,儒学转型,泰州学派,先是,师道,道论,孝弟,社会教化,教化功能,功利,政治问题,推上,德性政治,政治的,个体意识,个体道德,外推,基点,政治秩序,心性问题,公正性,制度问题,明夷待访,明儒学案,经世之,心性之学,儒学思想,思想转型,良知
AB值:
0.453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