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取出物病理成分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血栓取出物的病理成分,并探讨其与实验室检查、手术操作、预后等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2018年8月-2019年12月连续入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登记系统的70例接受机械取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方法半定量分析血栓取出物的红细胞、白细胞、纤维蛋白、血小板成分.根据红细胞及纤维蛋白(含血小板)的含量将患者分为红细胞富集组(红细胞含量≥50%)和纤维蛋白富集组(红细胞含量<50%).比较两组之间实验室检查、手术操作、预后等差异.结果: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49例取得了血栓组织,血栓部位包括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红细胞富集组30例,纤维蛋白富集组19例.两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病史、是否静脉溶栓、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到穿刺时间、取栓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分级、90 d良好预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显示两组间心源性栓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富集组的穿刺到复流的时间[(68.42±29.99)min vs.(87.07±37.29)min,P=0.04]、取栓次数(1.63次 vs.2.20次,P=0.04)低于红细胞富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富集组首次使用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技术的比例高于红细胞富集组(84.21% vs.56.67%,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成分可能影响取栓策略,纤维蛋白富集血栓与首次使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有关,并且与穿刺到复流时间、操作次数减少相关.
文献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病理成分;机械取栓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岩峰;丁桂兵;陈亮;刘梅;刘庆萍;吴晋
作者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南京21001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克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新疆阿图什84535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岩峰;丁桂兵;陈亮;刘梅;刘庆萍;吴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取出物病理成分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1):47-52
A类:
B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成分,机械取栓,实验室检查,手术操作,南京医科大学,登记系统,脑卒中患者,苏木,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方法,半定量分析,纤维蛋白,含血,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房颤,颤病,静脉溶栓,溶栓时间,穿刺时间,取栓术,脑梗死溶栓,modified,thrombolysis,cerebral,infarction,mTICI,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rial,acute,stroke,treatment,TOAST,心源性栓塞,比例差异,刺到,取栓次数,首次使用,抽吸,支架取栓,血栓成分,中间导管,流时,操作次数
AB值:
0.2902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