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生物信息学联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法探讨通管丸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联合网络药理学探讨通管丸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HERB数据库等收集通管丸的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GEO、OMIM、RefSeqGene、Genecards数据库搜集获得输卵管性不孕基因表达谱;R软件预测通管丸治疗疾病的潜在作用基因;Cytoscape软件、string数据库构建网络图并得到核心靶点;将潜在作用基因进行GO、KEGG分析;核心靶点与对应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通管丸存在243个活性成分,33个治疗疾病的靶点,核心靶点为 TP53、EGF、VEGFA、IL1B、JUN、EGFR、ERBB2;GO 富集分析得到 1 581 条生物过程,39 条 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39条通道,如局部粘连、雌激素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核心靶点与药对成分结合性好.结论 通管丸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
文献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通管丸;输卵管性不孕;分子对接
作者姓名:
吕秀玮;张翼;匡继林
作者机构:
100088北京,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中医科;410005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
引用格式:
[1]吕秀玮;张翼;匡继林-.基于生物信息学联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法探讨通管丸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机制研究)[J].陆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19):2017-2024,封3
A类:
通管丸,RefSeqGene
B类:
学联,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法,输卵管性不孕,TCMSP,HERB,活性成分,GEO,OMIM,Genecards,基因表达谱,软件预测,潜在作用,Cytoscape,string,数据库构建,建网,网络图,核心靶点,TP53,VEGFA,IL1B,JUN,EGFR,ERBB2,富集分析,生物过程,粘连,雌激素,HIF,药对,结合性,多靶点,多通路
AB值:
0.26431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