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苦参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苦参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获取乙型病毒性肝炎靶点,使用TCMSP、BATMAN-TCM、ETCM、HERB数据库及查阅相关文献获取苦参活性成分及靶点,并利用VENNY作图取两者的交集.用Cytoscape、STRING构建"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和蛋白互作网络图;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和qPCR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乙型病毒性肝炎靶标1827个,苦参活性成分39个,主要成分为刺芒柄花素、8-isopentenyl-kaempferol、(2R)-7-hydroxy-2-(4-hy-droxyphenyl)chroman-4-one、高丽槐素、氧化苦参碱;苦参干预乙型病毒性肝炎共同靶点64个,其核心靶点为IL-6、AKT1、VEGFA、PTGS2、JUN、CASP3、TNF和MAPK1;KEGG富集得到通路111条,包括癌症的通路、乙型肝炎和TNF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技术显示氧化苦参碱与TNF、IL-6结合,结合能为-6.1~-9.8 kcal·mol-1;体外实验证实氧化苦参碱可下调HepG2.2.15细胞中TNF-α、IL-6 mRNA的表达,且随着剂量的增加,下调趋势更显著.结论 苦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特性,其主要成分氧化苦参碱可通过激活TNF信号通路,下调TNF-α、IL-6 mRNA的表达,控制肝脏炎症,抑制HBV复制.
文献关键词:
苦参;乙型病毒性肝炎;网络药理学;实验验证;作用机制
作者姓名:
龙飘;房盛懿;杨雨莹;欧阳丹;满荣勇;曹建中
作者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208;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与医学实验中心,湖南 怀化 418000
引用格式:
[1]龙飘;房盛懿;杨雨莹;欧阳丹;满荣勇;曹建中-.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苦参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2):271-277
A类:
droxyphenyl,chroman
B类:
网络药理学,乙型病毒性肝炎,分子对接技术,临床防治,GeneCards,OMIM,TTD,TCMSP,BATMAN,ETCM,HERB,文献获取,活性成分,VENNY,作图,交集,Cytoscape,STRING,潜在靶点,网络图,蛋白互作网络,DAVID,富集分析,qPCR,靶标,刺芒柄花素,isopentenyl,kaempferol,2R,hydroxy,one,高丽槐素,氧化苦参碱,核心靶点,AKT1,VEGFA,PTGS2,JUN,CASP3,MAPK1,乙型肝炎,结合能,kcal,体外实验,可下,HepG2,多成分,多靶点,肝脏炎症,HBV
AB值:
0.2981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