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CO I和Cyt b序列的丹江口水库鲢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文献摘要:
有效的人工增殖放流应监控放流群体和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以避免放流群体对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基于线粒体CO I和Cyt b基因,分析了丹江口库区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丹江口鱼类增殖站鲢亲本和鲢子代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结果显示,104条646 bp线粒体CO I序列中共检测到多态位点15个,简约信息位点5个,单一变异位点10个,定义了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544~0.676,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21~0.00254;103条1058 bp线粒体Cyt b序列中共检测到多态位点19个,简约信息位点13个,单一变异位点6个,定义了14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09~0.714,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62~0.00424,总体上处于较高单倍型多样性和较低核苷酸多样性.CO I和Cyt b序列遗传距离、遗传分化指数以及基因流分析显示,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2(CO I)、0.003~0.004(Cyt b),总遗传分化指数为-0.00468(P>0.05)(CO I)、0.03180(P>0.05)(Cyt b),差异均不显著;群体间基因流为14.69~41.47(CO I)、5.49~40.47(Cyt b),AMOVA分子方差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单倍型聚类关系表明,3个鲢群体间均存在共享单倍型,不同地理群体间单倍型散乱分布于各支,未形成地理群体聚集.研究表明,3个鲢群体间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增殖放流鲢群体与丹江口库区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相近,可开展增殖放流.研究结果可为丹江口鱼类增殖站鲢群体的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鲢;线粒体DNA;增殖放流;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丹江口水库
作者姓名:
汪鄂洲;李全宏;徐念;湛若云;陈泽涛;曹俊启;胡兴坤;郭武山;付昕;董微微;郑海涛;赵鹏;阙延福
作者机构:
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79;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丹江口 442700;湖北中水长江生态保护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9;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库区鱼类增殖放流站,湖北丹江口 4427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汪鄂洲;李全宏;徐念;湛若云;陈泽涛;曹俊启;胡兴坤;郭武山;付昕;董微微;郑海涛;赵鹏;阙延福-.基于CO I和Cyt b序列的丹江口水库鲢群体遗传结构分析)[J].水生态学杂志,2022(04):103-110
A类:
B类:
Cyt,丹江口水库,群体遗传结构,遗传结构分析,增殖放流,放流群体,野生群体,天然群体,丹江口库区,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鱼类增殖,增殖站,亲本,子代,bp,多态位点,简约,变异位点,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遗传距离,遗传分化,基因流,流分析,群体间,AMOVA,子方,遗传变异,群体内,聚类关系,不同地理群体,散乱,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AB值:
0.2407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