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甲醛对嗜酸性粒细胞EOL-1的急性损伤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甲醛对人嗜酸性粒细胞(EOL-1)的急性损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EOL-1细胞,将甲醛室温处理2 h的EOL-1细胞设置为0 mmol组、5 mmol组、10 mmol组、25 mmol组及50 mmol组;同时将3种活性氧(ROS)通路抑制剂(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细胞透性超氧化物清除剂Tiron、谷胱甘肽稳定前体NAC)和25 mmol甲醛共同处理后的细胞设置为对照组、甲醛组、甲醛+DPI组、甲醛+Trion组和甲醛+NAC组;依据NAC浓度的不同,设置为对照组、甲醛组、甲醛+0.01 mmol NAC组、甲醛+0.1 mmol NAC组和甲醛+1 mmol NAC组.采用碘化丙啶(PI)和Hoechst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和死亡的表达,采用罗丹明123(Rho-123)荧光标记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损伤信号通路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甲醛组(0、5、10、25、50 mmol)细胞死亡率分别为(3.313±2.395)%、(8.205±5.719)%、(20.335±5.167)%、(19.387±6.056)%、(28.043±8.851)%,与0 mmol组比较,5 mmol组细胞凋亡和死亡无增加(P=1.00),但是10 mmol组(P=0.030)、25 mmol组(P=0.033)和50 mmol组(P=0.001)甲醛处理细胞死亡显著增加,其半数效应浓度EC50=25 mmol;甲醛组、甲醛+DPI组、甲醛+Trion组、甲醛+NAC组细胞死亡率分别为(61.430±9.885)%、(57.907±13.619)%、(55.700±18.487)%、(21.837±6.674)%,与甲醛组比较,甲醛+DPI组(P=1.00)、甲醛+Trion组(P=1.00)对甲醛诱导的细胞损伤无影响,但是甲醛+NAC组逆转甲醛诱导的细胞死亡(P=0.01);与甲醛组(52.853±11.338)%对比,随着NAC浓度的不同,细胞死亡率不同[甲醛+0.01 mmol NAC组(10.620±4.483)%,甲醛+0.1 mmol NAC组(6.257±6.265)%,甲醛+1 mmol NAC组(4.002±2.50)%],NAC对甲醛诱导的细胞死亡呈浓度依赖性的逆转作用.Rho-123荧光标记结果显示,与0 mmol组相比,10 mmol组、25 mmol组、50 mmol组可以降低线粒体功能(P<0.001),而甲醛+NAC组逆转甲醛诱导的线粒体功能损伤(809.339±163.210 vs 675.552±126.993,P=0.02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甲醛25 mmol组能下调Bcl-2蛋白表达(0.401±0.122,P<0.001),上调Bax蛋白表达(2.937±1.388,P=0.006),甲醛+NAC组可明显减轻甲醛诱导的Bax蛋白的表达上调(1.196±0.597,P=0.018)和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0.717±0.246,P=0.018).结论 甲醛≥10mmol通过抑制线粒体功能和调控Bcl-2/Bax信号通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L-1的损伤,而抗氧化剂NAC可减轻甲醛对EOL-1细胞的损伤及其信号通路.
文献关键词:
甲醛;EOL-1细胞;细胞死亡;线粒体功能;信号通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娜;郭增丽;迟令懿;杨立卓;马志勇;付志婕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 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25001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山东 济南250014;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济南2500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娜;郭增丽;迟令懿;杨立卓;马志勇;付志婕-.甲醛对嗜酸性粒细胞EOL-1的急性损伤作用机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1):54-62,101
A类:
Tiron,+DPI,+Trion
B类:
甲醛,嗜酸性粒细胞,EOL,急性损伤,损伤作用,相关机制,体外培养,ROS,通路抑制剂,NADPH,酶抑制剂,清除剂,谷胱甘肽,+NAC,+0,+1,碘化丙啶,Hoechst,荧光染色法,罗丹明,Rho,荧光标记法,线粒体功能,功能损伤,blotting,通路蛋白,Bax,Bcl,细胞死亡,半数,EC50,细胞损伤,浓度依赖性,转作,10mmol,抗氧化剂,可减轻,伤及
AB值:
0.1739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