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术前及术后膜性尿道长度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控尿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及术后膜性尿道长度(membranous urethral length,MUL)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后控尿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前列腺腺癌并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LRP的患者69例,患者均于LRP术前及术后行磁共振检查.术前MUL定义为前列腺尖部尿道至阴茎球部尿道之间的距离,术后MUL定义为膀胱颈口至阴茎球部尿道之间的距离,MUL留存比定义为术后MUL占术前MUL的百分比.所有患者均行腹膜外LRP,自术后第1个月起每月对患者的控尿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以全天不需要使用尿垫为控尿功能恢复标准.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术后3个月控尿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绘制LRP术后患者控尿功能恢复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间术后控尿功能恢复曲线的统计学意义.结果:69例患者平均年龄(71.4±8.6)岁;穿刺前平均前列腺特异抗原(23.40±30.31)μg/L;术前磁共振测量前列腺体积(prostatic volume,PV)为 12.20~128.48 mL,平均(39.48±22.73)mL;术前 MUL为5~22 mm,平均(13.0±3.3)mm;术后 MUL 为4~22 mm,平均(12.3±3.4)mm;MUL 留存比为80%~100%,平均93.9%±6.2%.LRP术后3个月和12个月69例患者控尿率分别为57.9%(40/69)和97.1%(67/69).单因素分析表明,PV(P=0.028)、术前MUL(P<0.001)和术后MUL(P<0.001)是LRP术后3个月尿失禁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MUL<13 mm是LRP术后3个月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Log-rank检验提示,术前MUL≥14 mm、术后MUL≥13 mm和MUL留存比≥94%的患者术后控尿功能恢复分别优于术前MUL<14 mm、术后MUL<13 mm和MUL留存比<94%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MUL、术后MUL和MUL留存比与LRP术后控尿功能恢复存在相关性,术后MUL较短是术后3个月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尿失禁;前列腺切除术;膜性尿道长度;磁共振成像;腹腔镜检查
作者姓名:
张帆;陈曲;郝一昌;颜野;刘承;黄毅;马潞林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191
引用格式:
[1]张帆;陈曲;郝一昌;颜野;刘承;黄毅;马潞林-.术前及术后膜性尿道长度与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控尿功能恢复的相关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02):299-303
A类:
B类:
膜性尿道长度,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控尿功能,功能恢复,membranous,urethral,length,MUL,laparoscopic,radical,prostatectomy,LRP,组织病理学,病理学诊断,前列腺腺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后行,磁共振检查,至阴,阴茎,球部,膀胱颈,留存,腹膜外,每月,恢复情况,全天,多因素回归分析,Kaplan,Meier,术后患者,rank,平均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共振测量,前列腺体积,prostatic,volume,PV,控尿率,尿失禁,多因素分析,复分,磁共振成像,腹腔镜检查
AB值:
0.21244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