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微波学报》
本刊创刊于1980年,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内容包括:微波场论、微波网络、微波元器件及电路、毫米波及亚毫米波技术、光波导与集成光学、光与微波相互作用、微波无线与散射、微波超导技术与器件、集成电路与工艺、微波CAD、微波在军事领域、通信、交通、能源、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微波测量、微波电路兼容及有关交叉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双月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0.71
国内刊号:32-1493/TN
国际刊号:1005-6122
♦ 主要栏目:学术论文与技术报告 科研通讯 简讯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将于09年5月在西安召开,现征文
♦ 获奖情况:中文核心期刊,2004、2005年获中国科协优秀论文刊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CD,CSTPCD,北大核心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
联系方式
主编:金林
电话:025-51821076
邮编:210039
邮箱:njmicrowave@126.com
地址:南京3918信箱110分箱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http://www.mwjournal.org

 (刊内公布但打不开)

3、备用网址:http://mw.ijournals.cn/(编辑部提供)

4、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双月出版。

2022112日星期三

                  

 

《微波学报》投稿指南

202105期信息】

 

本编辑部于 2011 年启用网上投稿系统。为便于稿件管理、处理和查询,请作者使用《微波学报》网上投稿系统在线投稿。

1. 投稿内容范围

(1) 微波场论及数值计算;(2) 微波网络;(3) 微波元件及电路;(4) 毫米波及亚毫米波技术;(5) 微波天线与散射;(6) 微波集成电路;(7) 微波 CAD(8) 微波电磁兼容;(9) 微波测量;(10) 微波生物医药;(11) 微波在军事领域及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2) 有关交叉学科。

2. 来稿要求

(1) 来稿必须具有创新性、学术性、正确性。要求重点突出,条理分明,文字简练,数据可靠,图象清晰,表格规范。版面一般不超过 6 页。

(2) 作者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法规,保证论文不涉及泄密问题,论文发表前需向编辑部提供由单位盖章的“保密证明”。

(3) 文稿必须包括(按顺序):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 20 字)、作者姓名、单位、所在城市、邮编、摘要、关键词(3-8个)、与上述内容相应的英文对照、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作者简介、E-mail 地址。在首页页脚处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文后请附作者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等。

(4) 论文摘要为报道性摘要(300 字左右),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一般采用第 3 人称的写法。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重要信息。

(5) 文稿要求用字规范,量和单位符号等符合国家标准,数学符号的使用应注意区分正体、斜体和黑斜体等(如矢量、矩阵均用黑斜体表示),数学公式的编排应简明、正确,只需列出主要过程和关键结果,不必给出详细的运算或推导过程。

(6) 图表只附最必要的,应有自明性。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给出图序、图题和表序、表题。函数图要求标目明确(标明坐标轴物理量的名称或符号及相应的单位)、标值清晰(标值的数字应尽量不超过 3 位数)。文中提供的照片图应层次分明、图像清晰。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表身内的数字一般不带单位,单位符号应归并在栏目中(栏目由量的名称或符号和单位组成,采用“量/单位”的形式)。

(7) 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且在文中引用处注明其序号。请勿引用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尽可能引用最新出版的文献(包含我刊发表的论文更好)。各类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 [序号] 作者. 题名[J]. 刊名,年,卷():起止页码

专著 [序号] 作者. 书名[M].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 题名 [D]. 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会议录(论文集)[序号] 作者. 题名[A]. 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P].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专利号. 出版日期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起草者.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 题名[OL]. 电子文献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科技报告 [序号] 作者. 题名[R].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3. 其他约定

(1) 本编辑部自收稿之日起 3 个月内向作者反馈处理意见。如 3 个月内未获本编辑部反馈意见,作者可自行处理。

(2) 来稿不得一稿多投。若发现一稿多投者,本刊将在三年内不接受其稿件,并追补对本刊造成的损失。

(3) 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校样经作者校对刊出后文责自负(内容、保密等)。

(4) 除非作者事先声明,本刊所登论文(文摘及全文)将提供给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机构(包括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不再征求作者意见,稿酬由编辑部一次性付清。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