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18F-FDG PET/CT对腹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腹膜病变的18F-FDG PET/CT的代谢和形态特点,探讨18F-FDG PET/CT在腹膜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18F-FDG PET/CT检查腹膜有病变的病人70例,男2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8.20±13.18)岁.根据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恶性组(61例)和良性组(9例).记录腹膜病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FDG代谢分布特征、大网膜挛缩、病灶大小及边界,测量腹水CT值、SUVmax及腹腔积液SUVmax/肝脏SUVmax的比值(即T/NT值).2组间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采用连续校正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大网膜更易出现挛缩,呈不规则状及条状改变(P<0.05),且大网膜及肠系膜FDG代谢摄取多呈局限性改变(均P<0.05);肿块样病变(>3 cm)只在恶性组中出现,大网膜、小网膜、肠系膜、盆腔腹膜的病灶中大结节(>5 mm)病变占比更高(均P<0.05).良性组大网膜病灶边界不清晰占比更高(P<0.05).2组间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如腹水CT值、SUVmax、T/NT值)(均P>0.05).结论 病变大小、大网膜及肠系膜FDG代谢分布特征、大网膜挛缩及大网膜病变CT边界等影像特征有助于良恶性腹膜病变的鉴别.
文献关键词:
腹膜良性病变;腹膜恶性病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作者姓名:
朱瑾成;李俊灏;刘芳廷;陈心怡;杨桂芬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科,南京 210002
引用格式:
[1]朱瑾成;李俊灏;刘芳廷;陈心怡;杨桂芬-.18F-FDG PET/CT对腹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2(05):522-527
A类:
腹膜良性病变,腹膜恶性病变
B类:
18F,FDG,PET,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形态特点,平均年龄,病理结果,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代谢分布,大网膜,挛缩,病灶大小,腹水,腹腔积液,NT,非正态分布,Mann,Whitney,卡方检验,Fisher,差异性分析,条状,肠系膜,肿块,小网膜,盆腔,影像特征,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体层摄影术,线计算
AB值:
0.2132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