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变化及与靶器官受损的相关性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MUCH)患者交感神经活性、靶器官受损(TOD)的变化.方法 共纳入接受高血压治疗且诊室血压达标<140/90 mmHg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步检测24 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计算血压变异性(BPV)和心率变异性(HRV).根据24 h动态血压是否达标分为:已控制高血压组(CH组)109例和MUCH组241例.检测并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肾小球滤过率(eGFR)、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比较两组HRV、BPV及尿ACR、eGFR、IMT、LVMI的变化;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UCH患者TOD的危险因素.结果 MUCH发生率为68.86%.与CH组比较,MUCH组总体标准差(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和大于50 ms百分比(pNN50)显著降低(P>0.05);日间、夜间及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CV)和舒张压CV显著升高(P>0.05);eGFR显著降低;尿ACR、IMT、LVMI显著增加(均P>0.05).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SDNN、rMSSD、pNN50与eGFR正相关,与尿ACR、IMT、LVMI负相关;日间、夜间及24 h的收缩压和舒张压CV与eGFR负相关,与尿ACR、IMT、LVMI正相关(均P<0.05);且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CV增高和SDNN下降是eGFR、尿ACR、IMT、LVMI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MUCH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增强,TOD加重,且BPV的增高与HRV的下降是TOD的危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凌玲;曹平良;涂燕平;叶雪存;魏伟荣;梅志亮;熊力;王晓磊
作者机构:
江西省人民医院 二部心血管内科,江西 南昌 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 超声室,江西 南昌 33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凌玲;曹平良;涂燕平;叶雪存;魏伟荣;梅志亮;熊力;王晓磊-.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变化及与靶器官受损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05):1025-1029
A类:
隐蔽性未控制高血压,MUCH
B类:
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变化,靶器官,TOD,诊室血压,血压达标,mmHg,同步检测,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血压变异性,BPV,心率变异性,HRV,尿白蛋白,肌酐,ACR,肾小球滤过率,eGFR,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线性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DNN,rMSSD,ms,pNN50,日间,收缩压,CV,舒张压
AB值:
0.1879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