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白花蛇舌草抗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研究验证探究白花蛇舌草潜在的抗炎靶点.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符合条件的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并取得成分靶点和抗炎靶点的交集,构建靶点间的PPI网络图,Metascape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小鼠耳缘肿胀和扭体实验模型,进行药效学观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网络药理学涉及部分关键靶点.结果:共筛得相关活性成分6个,匹配到相关靶点信息173个,获得成分和疾病交集靶点99个,潜在治疗靶点有AKT1、IL-6、TNF、VEGFA、PTGS2等,主要参与TNF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Poriferasterol、2-methoxy-3-methyl-9,10-anthraquinone、豆甾醇与靶点结合性较强.动物实验验证了白花蛇舌草干预后可减轻小鼠耳肿胀度和减少扭体次数,降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因子水平.结论:白花蛇舌草具有抗炎效应,主要与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因子有关,网络药理学结果还显示白花蛇舌草中β-谷甾醇、Poriferasterol、2-methoxy-3-methyl-9,10-anthraquinone和豆甾醇等成分可能通过AKT1、IL-6、TNF、VEGFA等关键靶点作用于TNF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文献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抗炎;网络药理学;靶点;作用机制;分子对接;动物实验
作者姓名:
李曼;张露蓉;金顺琪;侯文跃;梁国强
作者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中心实验室,苏州,215000;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中药研究与开发部,苏州,215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曼;张露蓉;金顺琪;侯文跃;梁国强-.白花蛇舌草抗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实验研究)[J].世界中医药,2022(18):2535-2540
A类:
Poriferasterol
B类:
白花蛇舌草,抗炎机制,网络药理学,药理学分析,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符合条件,活性成分,作用靶点,PPI,网络图,Metascape,关键靶点,基因本体,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关键成分,分子对接,实验模型,药效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网,配到,交集靶点,潜在治疗,治疗靶点,AKT1,VEGFA,PTGS2,抗炎作用,谷甾醇,methoxy,methyl,anthraquinone,豆甾醇,结合性,动物实验验证,可减轻,耳肿胀,肿胀度,低血清,草具
AB值:
0.27554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