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减味膈下逐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减味膈下逐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键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和通路,以探索其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GEO?Datasets搜集、筛选患病与正常情况下的差异基因,并绘制热图和火山图,通过TCMSP平台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减味膈下逐瘀汤中诸药的活性化合物,设定OB≥30%和DL≥0.18为阈值,筛选潜在的活性化合物及作用靶点.构建减味膈下逐瘀汤和NAFLD差异基因分子靶点图,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PPI网络和网络拓扑参数,导入Cytoscape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核心调控基因,同时使用SwissDock平台将筛选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DAVID进行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道富集分析,确定主要通路.结果:通过筛选后得到差异基因377个(127个上调基因及250个下调基因),减味膈下逐瘀汤活性化合物225个,308个对应靶点;筛选得到关键靶标14个,对应化合物168个,关键靶点涉及MYC、FOSL2、FOS等.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减味膈下逐瘀汤主要对DNA结合转录激活因子活性表达和RNA聚合酶Ⅱ特异性转录起调节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黄芩素与VCAM1、HSPB1、MYC、JUN等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Wnt受体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结论:减味膈下逐瘀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相互作用,实现了从多种途径整体治疗NAFLD的目标.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减味膈下逐瘀汤治疗NAFLD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和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减味膈下逐瘀汤;NAFLD;作用靶点;通路
作者姓名:
杨婧;赵耀伟;牛捷;王锐
作者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引用格式:
[1]杨婧;赵耀伟;牛捷;王锐-.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减味膈下逐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2(16):1252-1260,1267
A类:
减味膈下逐瘀汤,FOSL2
B类: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理学分析,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作用靶点,治疗作用,GEO,Datasets,差异基因,制热,热图,火山图,TCMSP,Drugbank,数据库检索,诸药,活性化合物,OB,DL,分子靶点,STRING,PPI,网络拓扑参数,Cytoscape,调控基因,SwissDock,选得,主要活性成分,DAVID,生物功能,功能富集分析,过筛,关键靶标,关键靶点,MYC,转录激活因子,录起,起调,槲皮素,黄芩素,VCAM1,HSPB1,JUN,结合活性,Wnt,糖尿病并发症,RAGE,多成分,多靶点,整体治疗,研究途径
AB值:
0.2801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