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血栓调节蛋白在川崎病患儿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炎症标志物[白细胞计数(WBC)与C反应蛋白(CRP)]在川崎病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该院住院的205例川崎病患儿为观察组,根据入院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与未合并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其中CAL组患儿按出院后随访2个月时的超声心动图的结果进一步分为预后良好组(已无CAL)与预后不良组(仍有CAL).随机选取同期在该院儿保科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儿童的TM、炎症标志物(WBC与CRP)、凝血功能指标(PLT、FIB、D-D)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的WBC、CRP、FIB、D-D、PLT、T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比较,治疗后川崎病患儿WBC、CRP、FIB、D-D水平明显降低,而PLT与TM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5例川崎病患儿中,发生CAL的有30例(14.6%),未发生CAL的有175例(85.4%),CAL组与NCAL组入院时的WBC、PLT、CRP、FIB、D-D、T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川崎病合并CAL患儿中,预后不良组的TM水平[3.8(2.2~4.9)ng/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1.6(0.9~3.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TM为2.64 ng/mL时,预测川崎病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2(0.53~0.90),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66.7%.结论 TM、炎症标志物(WBC、CRP)与凝血功能指标(FIB、D-D、PLT)可作为川崎病患儿的早期辅助诊断指标,TM水平升高可能预测川崎病合并CAL患儿预后不良.
文献关键词: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儿童;血栓调节蛋白
作者姓名:
张聪;张洁;张林;刘利敏;黄彩芝
作者机构:
湖南省儿童医院:检验中心,湖南长沙410007;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留观输液科,湖南长沙410007
引用格式:
[1]张聪;张洁;张林;刘利敏;黄彩芝-.血栓调节蛋白在川崎病患儿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2(21):2569-2572,2577
A类:
B类:
血栓调节蛋白,川崎病,预后评估,TM,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二聚体,炎症标志物,白细胞计数,WBC,治疗监测,临床价值,该院,入院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病变,NCAL,出院后随访,预后不良,儿保科,健康儿童,检测与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早期辅助诊断,诊断指标
AB值:
0.16191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