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儿童川崎病休克综合征35例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5例KDS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分为PICU组及非PICU组;根据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s),分为CALs组与无CALs组;根据首次丙种球蛋白(IVIG)输注后反应分为IVIG抵抗组和IVIG敏感组;比较不同组别间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35例患儿中,不完全川崎病18例(51.43%),25例(71.43%)患儿转入PICU进一步治疗.心血管系统受累18例(51.43%),消化系统受累30例(85.71%),肾脏及泌尿系统受累27例(77.14%),呼吸系统受累24例(68.57%),神经系统受累6例(17.14%).35例患儿均使用IVIG联合阿司匹林口服、液体复苏治疗,15例(42.86%)患儿IVIG抵抗,9例(25.71%)患儿接受第2剂IVIG,23例(65.71%)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9例(54.29%)患儿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无死亡病例.PICU组及非PICU组患儿总住院时间、CALs例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血管活性药物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ALs组与无CALs组患儿总住院时间、入PICU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VIG抵抗组及IVIG敏感组患儿扩容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SS是川崎病的一种严重表现形式,绝大部分患儿需入PICU治疗.KDSS患儿CALs、IVIG抵抗发病率更高.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肾脏及心血管系统为常受累的脏器.大部分患儿对大剂量IVIG加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反应良好.
文献关键词:
川崎病休克综合征;川崎病;儿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婷;叶盛;张晨美
作者机构:
310052 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婷;叶盛;张晨美-.儿童川崎病休克综合征35例分析)[J].浙江医学,2022(09):958-964
A类:
KDSS
B类:
儿童川崎病,川崎病休克综合征,浙江大学,学医,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冠状动脉病变,CALs,丙种球蛋白,IVIG,输注,组别,实验室指标,全川,转入,心血管系统,受累,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阿司匹林,林口,液体复苏,糖皮质激素治疗,用血,死亡病例,药物使用情况,血管活性药物评分,扩容量,绝大部分,脏器,大剂量,加糖,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治疗反应
AB值:
0.1902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