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NGAL、IL-1β、CysC探讨黄蜀葵花制剂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黄蜀葵花制剂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单中心、非盲法、随机对照研究,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7月1日—11月1日收治的60例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标准基础治疗(阿司匹林、他汀类、硝酸酯类、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前24 h至术后48 h给予黄蜀葵花制剂口服.比较2组患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率,观察2组术前24 h及术后48 h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分别为0和13.33%(4/3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4 h,2组尿NGAL及血清IL-1β、CysC、SCr、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48 h,对照组尿NGAL及血清IL-1β、CysC、SCr、BUN水平均较术前24 h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组尿NGAL水平较术前24 h明显降低(P<0.05),血清IL-1β、CysC、SCr、BUN水平与术前24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术后48 h尿NGAL及血清IL-1β、CysC、SCr、BUN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黄蜀葵花制剂可以预防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相关.
文献关键词:
黄蜀葵花制剂;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造影剂肾病;肾损伤指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俊红;林欣;缪晓帆;牛茹歌;戴友平
作者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21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俊红;林欣;缪晓帆;牛茹歌;戴友平-.基于NGAL、IL-1β、CysC探讨黄蜀葵花制剂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机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9):2652-2656,2669
A类:
黄蜀葵花制剂
B类:
NGAL,CysC,造影剂肾病,单中心,盲法,随机对照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附属医院,冠状动脉介入术,基础治疗,阿司匹林,他汀类,硝酸酯,酯类,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血清白细胞介素,胱抑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变化,介入术后,抑制炎症,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肾损伤指标
AB值:
0.15171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