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究黄蜀葵花总黄酮治疗急性肾损伤的分子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内实验探究和验证黄蜀葵花总黄酮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从中国知网和PubChem数据库中检索黄蜀葵花总黄酮成分及相关信息;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得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和ImageGP平台收集急性肾损伤相关的疾病靶点,选取与药物靶点重复的靶点作为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注释分析.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建立急性肾损伤小鼠模型,通过苏木精-伊红(HE)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IHC)进行靶点验证.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黄蜀葵花总黄酮可能通过STAT3、AKT1、MAPK1、TP53、PIK3CA、JUN、TNF、VEGFA和EGFR等靶点,参与MAPK级联激活、凋亡过程负调控和细胞增殖正调控等生物过程,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途径治疗急性肾损伤.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肾脏组织中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黄蜀葵花总黄酮可能通过影响Akt、MAPK的表达,减轻阿霉素诱导小鼠产生的肾损伤.
文献关键词:
黄蜀葵花;总黄酮;急性肾损伤;网络药理学;分子机制
作者姓名:
詹倩;王富江;葛海涛
作者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江苏苏中药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9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詹倩;王富江;葛海涛-.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探究黄蜀葵花总黄酮治疗急性肾损伤的分子机制)[J].中医药信息,2022(09):18-25
A类:
黄蜀葵花总黄酮
B类:
网络药理学,体内实验,实验探究,急性肾损伤,作用靶点,PubChem,黄酮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药物靶点,GeneCards,Disgenet,ImageGP,交集靶点,STRING,Cytoscape,软件构建,PPI,核心靶点,DAVID,基因本体,ontology,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encyclopedia,genes,genomes,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小鼠模型,苏木,木精,伊红,HE,碘酸,PAS,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点验,药理学分析,STAT3,AKT1,MAPK1,TP53,PIK3CA,JUN,VEGFA,EGFR,负调控,正调控,生物过程,Toll,样受体,HIF,PI3K,Akt,动物实验,药组,病理损伤,蛋白表达水平
AB值:
0.29407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