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背景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功能性胃肠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中药黄芪建中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临床运用普遍且疗效肯定,但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相关研究亦不多见.目的 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IBS-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建中汤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TTD、Drug Bank、PharmGKB数据库获取IBS-D靶点,对疾病靶点和药物靶点取交集,获取黄芪建中汤治疗IBS-D的潜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String数据库、Metascape数据库分别绘制"药材-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和结果的可视化.结果 最终得到黄芪建中汤活性成分123个,潜在靶点247个,IBS-D相关靶点3486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180个.GO功能富集分析中生物过程得到2376个条目,分子功能得到194个条目,细胞成分得到115个条目;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获得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通路.分子对接显示,黄芪建中汤治疗IBS-D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异鼠李素、刺芒柄花素、豆甾醇、毛蕊异黄酮、7-O-甲基-异微凸剑叶莎醇与核心蛋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6、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IL-1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连环蛋白β1(CTNNB1)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 黄芪建中汤可能通过增强肠屏障功能、降低内脏敏感性、减轻炎性反应、调节肠道菌群起到治疗IBS-D的作用.
文献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黄芪建中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作者姓名:
叶坤;雷敏;谢欣;郑晖;陈敏;余曙光
作者机构:
610075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610075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叶坤;雷敏;谢欣;郑晖;陈敏;余曙光-.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15):1814-1824
A类:
B类:
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子对接技术,技术探讨,黄芪建中汤,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性功能,功能性胃肠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运用,切机,十分明确,不多见,潜在作用,TCMSP,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TTD,Drug,Bank,PharmGKB,药物靶点,潜在靶点,Cytoscape,String,Metascape,网络图,蛋白相互作用,PPI,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信号通路富集,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Vina,PyMOL,交集靶点,功能富集分析,生物过程,条目,细胞成分,分得,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cAMP,雌激素信号通路,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谷甾醇,异鼠李素,刺芒柄花素,豆甾醇,毛蕊异黄酮,剑叶,核心蛋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抗原,p53,TP53,白介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3,1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连环蛋白,CTNNB1,结合性,肠屏障功能,内脏敏感性,炎性反应,肠道菌群,群起
AB值:
0.3308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