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鄂尔多斯市夏秋季黑碳气溶胶时间演变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文献摘要:
使用AE-33于2019年8月12日至10月4日观测了黑碳(BC)浓度,结合PM、污染气体和气象要素数据、HYSPLIT模式、PSCF和CWT模式,分析了 BC的时间演变特征、潜在来源及其主要影响区域.结果表明,ρ(BC)平均值为882ng·m-3,占PM2.5的质量分数为6.08%.ρ(BC)主要集中在200~1 000 ng?m-3,占总样本数的55.9%.在不同BC浓度范围内,均是以BC液态为主,平均占比为86%.BC和PM2.5浓度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分布,峰值分别位于08:00和10:00,峰值浓度分别增加了24.3%和47.2%.BC固态的日变化为双峰型分布,峰值分别位于08:00和20:00,BC液态的日变化为单峰型分布,峰值位于08:00.BC与NO2的相关性较好,与SO2的相关性较弱,说明BC受交通源的影响较大,受工业源的影响较小.影响鄂尔多斯市的主导气团可分为4类,南部气团(35.6%)、局地气团(26.9%),西北气团(18.8%)和东北气团(18.7%).鄂尔多斯市对下游地区的影响主要分为东北气团(40.9%)、西北气团(30.4%)和东南气团(28.7%).BC的CWT高值区主要位于南部的延安-铜川-宝鸡-汉中一带和吕梁-临汾-三门峡-南阳一带,为两条狭长的传输带,权重浓度超过1400ng·m-3.BC的CWT高值影响区主要集中在乌海-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一带,权重浓度超过900 ng·m-3.BC的远距离输送影响范围可至南部的榆林-延安-铜川-宝鸡一带,东部的朔州-大同-北京一带和东北部的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呼伦贝尔一带.
文献关键词:
鄂尔多斯;黑碳(BC);气溶胶;潜在来源;日变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孔祥晨;张连霞;张彩云;王红磊;许晶;郑佳锋
作者机构:
鄂尔多斯市气象局,鄂尔多斯 017010;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成都 61000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 21004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孔祥晨;张连霞;张彩云;王红磊;许晶;郑佳锋-.鄂尔多斯市夏秋季黑碳气溶胶时间演变特征及其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2022(07):3439-3450
A类:
882ng,1400ng
B类:
鄂尔多斯市,夏秋季,黑碳气溶胶,时间演变,演变特征,来源解析,AE,BC,污染气体,气象要素数据,HYSPLIT,PSCF,CWT,潜在来源,影响区,PM2,液态,日变化,单峰,固态,双峰型,NO2,SO2,通源,工业源,导气,气团,局地,地气,延安,铜川,宝鸡,汉中,吕梁,临汾,三门峡,南阳,狭长的,乌海,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远距离输送,影响范围,榆林,朔州,大同,东北部,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呼伦贝尔
AB值:
0.34012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