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甘肃地区春冬季颗粒物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分析——基于HYSPLIT4模式及TraPSA分析平台
文献摘要:
利用HYSPLIT4模式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数据,计算了甘肃地区5个站点2017~2018年逐时72h气团后向轨迹;结合各站点颗粒物逐时质量浓度数据,选择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春冬季,利用轨迹聚类方法分析了甘肃地区后向气流轨迹特征;基于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分析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法,将各站点分析结果输入TraPSA分析平台进行加权叠加分析,探讨了影响甘肃地区春冬季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潜在源区及其贡献.结果表明:西北路径是影响甘肃地区的首要路径,其移动速度快、输送距离长、污染程度严重;东北路径次之,主要来源地为蒙古及内蒙古地区;甘肃南部地区受东南路径的短距离输送影响较大,且受到来自青藏高原的输送影响;甘肃地区春季气团轨迹的输送距离较冬季长且输送高度高,冬季PM2.5浓度均值和PM2.5/PM10的比值均较夏季高.多站点PSCF叠加分析发现,PM10潜在贡献源区春季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及青海西北部,蒙古南部、四川北部、青海西北部及东部有零星分布;冬季主要位于新疆东部及塔里木盆地、青海西北部及东部、陕西南部;冬季源区整体向南偏移,且省内的短距离输送加强.多站点CWT叠加分析发现,PM10浓度贡献区春季主要位于新疆东部地区、准噶尔盆地附近,蒙古南部及内蒙古北部有线性分布,青海北部及甘肃北部区域有零星分布;冬季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及甘肃北部地区;春季较冬季PM10污染的主要贡献区域更大、污染更重,但省内的短距离传输及颗粒物污染程度减弱.
文献关键词:
甘肃地区;大气颗粒物;HYSPLIT4模式;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分析;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多站点叠加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芊;庞可;马彩云;陈恒蕤;马明月;孔祥如;潘峰
作者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北京1024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芊;庞可;马彩云;陈恒蕤;马明月;孔祥如;潘峰-.甘肃地区春冬季颗粒物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分析——基于HYSPLIT4模式及TraPSA分析平台)[J].中国环境科学,2022(02):509-518
A类:
TraPSA,多站点叠加分析
B类:
甘肃地区,颗粒物输送,输送路径,潜在源分析,HYSPLIT4,分析平台,资料同化,系统数据,72h,气团,后向轨迹,各站,颗粒物污染,轨迹聚类,聚类方法,气流轨迹,潜在源贡献,PSCF,浓度权重轨迹,CWT,加权叠加分析,颗粒物质量浓度,潜在源区,北路,移动速度,输送距离,污染程度,来源地,内蒙古地区,甘肃南部,南部地区,南路,短距离,青藏高原,PM2,PM10,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东北部,海西,西北部,古南,川北,零星,西南部,古北,有线,海北,肃北,北部地区,大气颗粒物
AB值:
0.272167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