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东部秋季大气黑碳分布和来源的数值模拟
文献摘要:
应用耦合黑碳源示踪方法的区域大气化学WRF-Chem模式,对中国东部秋季黑碳气溶胶(BC)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中东部BC浓度较高(>2μg/m3),BC高值区(>4μg/m3)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两湖及四川东部等地区.工业源、居民生活源、交通源是BC的主要排放源,其中工业源会造成近地层BC分布呈点状高值,地形及气象条件也是影响BC累积和传输的重要因素.BC浓度较高的京津冀BC以本地源贡献为主,在不同的风场及大气扩散条件下,外来源对京津冀BC贡献占比的变化较大.BC来源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传输型:地面风速较大,外来源贡献占比达35.1%;二是静稳型:地面风速小,大气条件静稳,以本地贡献(80.1%)为主,来自京津冀周边省份(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的贡献较少(6.9%).本地源与外来源对京津冀BC贡献比呈相反的日变化特征,其中傍晚~早上,本地贡献占比维持在较高水平;午后本地贡献占比减小,外来输送明显增强.当京津冀地区受外来输送影响更大时,日变化特征更明显,外来贡献在午后占比可超过40%.
文献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WRF-Chem;源示踪;京津冀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旭影;朱彬;王媛敏;钤伟妙
作者机构:
石家庄市气象局,河北 石家庄 050081;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江苏 南京 210044;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内蒙古分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旭影;朱彬;王媛敏;钤伟妙-.中国东部秋季大气黑碳分布和来源的数值模拟)[J].中国环境科学,2022(10):4465-4474
A类:
B类:
中国东部,碳分,碳源,源示踪,示踪方法,大气化学,WRF,Chem,黑碳气溶胶,BC,中东部,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两湖,川东,工业源,居民生活,生活源,通源,排放源,近地层,点状,气象条件,累积和,风场,大气扩散条件,地面风速,比达,静稳,本地贡献,西和,贡献比,日变化特征,傍晚,早上,午后,外来输送,明显增强,京津冀地区
AB值:
0.34799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