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黑碳浓度特征和潜在源
文献摘要:
利用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2011~2017年黑碳气溶胶(BC)逐小时质量浓度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来源贡献函数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研究了阿克达拉站BC不同时间尺度浓度特征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阿克达拉站2011~2017年BC呈波动下降趋势,BC清洁程度较高;BC浓度呈春冬高,夏秋低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398.85±189.35)ng/m3>冬季(389.89±105.94)ng/m3>夏季(272.07±90.07)ng/m3>秋季(269.52±68.07)ng/m3,自然因素为BC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日变化特征表现为白天低、夜间高,基本呈单峰分布;阿克达拉站BC潜在源随季节变化差异明显,后向轨迹,WPSCF和WCWT分析都表明,春季潜在源集中于俄罗斯南部与新疆交界处的阿尔泰山北麓,秋季潜在源为新疆北疆经济带,冬季BC多受境外排放源影响.BC污染控制需要区域环境合作,实现联防联治,尤其是加强跨境污染源监测工作.
文献关键词:
黑碳气溶胶;聚类分析;潜在来源贡献函数(PSCF);浓度权重(CWT)
作者姓名:
谢翔;赵竹君;陆忠奇;陶瑞;蔡海洋
作者机构:
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新疆阿勒泰836500;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气象局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漠气象与沙尘暴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昌吉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新疆昌吉831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谢翔;赵竹君;陆忠奇;陶瑞;蔡海洋-.阿克达拉大气本底站黑碳浓度特征和潜在源)[J].中国环境科学,2022(12):5514-5522
A类:
B类:
阿克达拉,拉大,大气本底站,浓度特征,黑碳气溶胶,BC,气象数据,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来源,浓度权重轨迹分析,不同时间尺度,潜在源区,夏秋,季节变化,自然因素,浓度变化,日变化特征,特征表现,白天,单峰,WPSCF,WCWT,交界处,阿尔泰山,山北,北麓,北疆,境外,外排,排放源,污染控制,要区,区域环境,环境合作,联防,污染源监测,监测工作
AB值:
0.27012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