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手腕部瘢痕挛缩畸形临床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Ilizarov技术治疗手腕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4月~2020年1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7例手腕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12~52岁,平均24岁;左手部2例,左腕关节1例,右腕关节4例;创面感染致瘢痕增生2例,开水烫伤致瘢痕增生1例,火焰烧伤致瘢痕增生4例.瘢痕形成6月~34年,平均7年.根据Mayo评分法评估手腕部功能,术前患者手腕部功能可5例,差2例.结果 腕关节畸形均获得矫正,以腕关节中立位为0°测量,腕关节掌屈可达到55~70°,背伸可达0~55°,无明显疼痛及麻木感,手指活动灵活.患者均无针道感染、肢端感觉麻木等并发症.术后随访5月~24月(平均15月),末次随访时评估手腕部功能,良4例、可3例,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手腕部瘢痕挛缩畸形安全有效,可为烧伤后肢体功能重建提供一种新的疗法.
文献关键词:
瘢痕;畸形;Ilizarov;腕关节;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子阳;金文虎;全辉;吴祥奎;祁建平;魏在荣
作者机构: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子阳;金文虎;全辉;吴祥奎;祁建平;魏在荣-.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手腕部瘢痕挛缩畸形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2(06):730-732,737
A类:
B类:
Ilizarov,手腕,腕部,瘢痕挛缩畸形,临床观察,左手,手部,腕关节,右腕,创面感染,瘢痕增生,开水烫,烫伤,火焰,烧伤,瘢痕形成,Mayo,评分法,关节畸形,中立,立位,背伸,麻木感,手指,针道,术后随访,时评,结论应用,后肢,肢体功能,功能重建
AB值:
0.313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