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晚清翻译人才培养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研究——化西与西化之间
文献摘要:
晚清中国被迫纳入世界殖民体系,在走向世界一体化进程中始终遵循一个逻辑,即对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吁求.原本以中华民族为单位建构起的传统儒学教育体系,历经西学东传的洗礼,在人才培养诸多方面呈现出迥异于封建传统教育的因子,翻译人才即在此时代背景下应时而生.回顾这群济世之才在发挥开启民智、破解中外语言文化困境、引领新式教育之风尚,以适应世界潮流应有功效的同时,清廷为维护既有政治体制、社会秩序以及文化自保等"民族"权利,采取颇具民族与时代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与举措,其成败得失为当代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前车之鉴及现实启发.
文献关键词:
翻译人才;世界性;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夏军;杜成林
作者机构:
同济大学/湖北工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夏军;杜成林-.晚清翻译人才培养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研究——化西与西化之间)[J].中国翻译,2022(03):39-47
A类:
B类:
晚清翻译,翻译人才培养,世界性,民族性,西化,晚清中国,被迫,入世,殖民,走向世界,吁求,传统儒学,儒学教育,西学,东传,洗礼,诸多方面,面呈,迥异,异于,封建,传统教育,应时而生,济世之才,民智,外语,语言文化,文化困境,新式教育,风尚,世界潮流,有功,清廷,政治体制,社会秩序,自保,颇具,时代特色,人才培养理念,成败得失,当代高校,高校翻译,前车之鉴,现实启发
AB值:
0.50829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