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腹侧加压张力带钢丝布线技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大转子骨折
文献摘要:
目的:建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大转子骨折分型,探讨根据骨折分型采用对应的腹侧加压张力带钢丝布线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共行1 280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21例发生股骨大转子骨折。男11例,女10例;年龄(65.81±6.45)岁(范围42~76岁);均为单侧,左侧11例,右侧10例。术前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11例,髋关节骨关节炎4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4例,股骨颈骨折2例。术中根据大转子骨折线部位提出新的骨折分型,根据分型采用对应的腹侧加压张力带钢丝布线技术进行固定。观察指标包括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Parker活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假体位置,以及松动、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股骨大转子骨折分型:A型为骨折线自大转子尖至梨状窝水平的横断骨折,共4例;B型为骨折线自大转子尖至大转子基底部小转子水平以上的斜形骨折,再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骨块移位方向不同分为B1和B2型,B1型4例,B2型6例;C型为骨折线自大转子至转子下平面,共7例。21例患者中早期死亡1例,失访2例,余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0.7±7.6)个月(范围12~45个月)。18例手术时间为(110.0±20.0)min(范围85~150 min),术中出血量为(356.9±115.7)ml(范围250~650 ml)。术前Harris评分为(35.26±5.52)分,术后3个月为(65.7±6.42)分,末次随访时为(87.75±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77.23, P<0.001)。术前Parker评分为(2.17±0.98)分,术后3个月为(5.94±1.11)分,末次随访时为(8.01±0.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70.96, P<0.001)。术前VAS评分为(6.22±1.11)分,术后3个月为(2.61±0.92)分,末次随访时为(1.28±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9.71, P<0.001)。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l例;异位骨化1例。1例术后12个月随访时发现骨不连、钢丝断裂,患者有跛行但疼痛不明显,拒绝再次手术;余患者大转子骨折处均愈合,愈合时间为(7.6±0.87)个月(范围5~11个月),大转子外侧均未出现滑囊炎等慢性疼痛表现。 结论:提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大转子骨折的分型,根据分型采用相应的腹侧加压张力带钢丝布线技术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文献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骨固定钢丝
作者姓名:
叶嘉靖;朱忠;洪正华;江玲军;伍海昭;王守立;陈海啸;陈忠义
作者机构:
浙江省台州医院骨科,临海 317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叶嘉靖;朱忠;洪正华;江玲军;伍海昭;王守立;陈海啸;陈忠义-.腹侧加压张力带钢丝布线技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大转子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22(05):297-305
A类:
骨固定钢丝
B类:
腹侧,张力带,带钢,丝布,布线,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大转子,骨折分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前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骨折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Parke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骨折愈合,松动,脱位,自大,断骨,小转子,斜形骨折,骨块,移位,方向不同,B1,B2,早期死亡,失访,随访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ml,深静脉,静脉栓塞,异位骨化,骨不连,跛行,再次手术,愈合时间,滑囊,慢性疼痛,关节成形术,假体周围骨折
AB值:
0.2182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