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的临床特征和病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进行病因分析,以便对该罕见病进行早期诊断和病因干预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住院的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病例,总结其临床、影像学特征,分析其可能的病因,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最终共收集7例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患者,男性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3岁(41~58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感音神经性耳聋(7例)、走路不稳(7例)及锥体束征(7例),其他包括头晕(6例)、大小便障碍(5例)、头痛(3 例)、复视(2例)、认知障碍(1例)等。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检查发现7例患者均可见小脑、脑干、颈髓或颅颈交界周边T 2低信号影,大多合并颈髓、胸髓甚至腰髓表面T 2低信号影。其中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及T 2*较常规T 2序列低信号更明显。7例患者均有小脑萎缩。可能的病因诊断为可疑外伤史(3例);影像学发现椎管内积液(3例),提示硬膜缺损,其中1例椎管内积液患者合并骶管内占位;7例患者均伴有可能导致硬膜缺损的脊椎退变。预后随访结果显示2例失访,其余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加重。 结论:经典的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为罕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进展的听力下降、共济失调及双侧锥体束征三联征,需与神经系统变性病尤其脊髓小脑共济失调鉴别。磁共振影像学表现较为特异,T 2*梯度回波序列、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敏感度较高。各种病因导致的硬膜缺损为该病最常见的原因。
文献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磁共振成像
作者姓名:
杨英麦;钱敏;郝红林;魏妍平;刘彩燕;柳青;沈航;刘智;万新华
作者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北京 10073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英麦;钱敏;郝红林;魏妍平;刘彩燕;柳青;沈航;刘智;万新华-.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的临床特征和病因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02):125-132
A类:
表面铁沉积症
B类:
中枢神经系统,病因分析,影像学特点,罕见病,干预治疗,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影像学特征,电话随访,共收,平均年龄,感音神经性耳聋,走路,锥体束征,头晕,大小便,头痛,复视,认知障碍,头颅,磁共振检查,脑干,颈髓,T ,低信号,中头,磁敏感加权成像,小脑萎缩,病因诊断,可疑,外伤史,椎管内,内积,积液,硬膜,骶管,占位,脊椎,退变,预后随访,随访结果,失访,听力下降,三联,神经系统变性病,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磁共振影像学,影像学表现,回波,成像诊断,诊断敏感度,磁共振成像
AB值:
0.2901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