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马氏体轴承钢碳氮共渗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机理
文献摘要:
碳氮共渗工艺应用广泛,但对碳氮共渗后零部件的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机理研究较少.采用气体碳氮共渗对马氏体轴承钢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对碳氮共渗试样进行滚动接触疲劳试验,研究碳氮共渗对轴承钢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及其失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碳氮共渗试样表面硬度、残余应力和残余奥氏体含量显著提高,使得其接触疲劳寿命明显高于常规试样.疲劳裂纹萌生于表面和亚表面,其中大量表面平行裂纹主要由表面白色蚀刻层硬度梯度变化而导致,表面材料受到严重微观塑性变形产生晶粒细化;亚表面裂纹萌生位置受最大应力的分布和渗层厚度的影响.表面和亚表面疲劳裂纹的扩展和连接最终导致碳氮共渗试样出现浅层剥落和分层剥落的失效形貌.
文献关键词:
碳氮共渗;马氏体轴承钢;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机理;裂纹萌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蒋港辉;李淑欣;蒲吉斌;王海新;陈银军
作者机构:
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宁波 315211;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宁波 315201;中国环驰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慈溪 31531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蒋港辉;李淑欣;蒲吉斌;王海新;陈银军-.马氏体轴承钢碳氮共渗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机理)[J].中国表面工程,2022(02):12-23
A类:
马氏体轴承钢
B类:
碳氮共渗,滚动接触疲劳失效,疲劳失效机理,工艺应用,零部件,表面改性,改性处理,疲劳试验,疲劳性能,表面硬度,残余应力,残余奥氏体,接触疲劳寿命,疲劳裂纹萌生,亚表面,蚀刻,硬度梯度,梯度变化,表面材料,塑性变形,晶粒细化,表面裂纹,最大应力,渗层厚度,剥落
AB值:
0.2177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