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后黄斑区形态结构及血流变化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NPDR)患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黄斑区形态结构及血流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检查确诊并接受PPV治疗的连续sNPDR患者17例1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例12只眼,女性5例5只眼;平均年龄55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1年;平均糖化血红蛋白7.9%。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标准7视野眼底彩色照相及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OCTA仪对患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ST)、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黄斑区浅层视网膜血管丛(SCP)血流密度和灌注密度以及黄斑区无血管区(FAZ)面积、非圆度指数(AI)。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检验。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患眼黄斑区FAZ面积分别为(0.34±0.14)、(0.35±0.10)、(0.37±0.10)、(0.36±0.13) mm 2,AI分别为0.52±0.13、0.54±0.11、0.57±0.10、0.60±0.11,CST分别为(282.6±66.7)、(290.4±70.9)、(287.2±67.5)、(273.2±49.6)μm,GCC厚度分别为(77.1±15.5 )、(74.3±13.9)、(72.6±16.2)、(78.5±18.3)μm,RNFL厚度分别为(97.9±13.8)、(101.3±14.6 )、(97.7±12.0)、(96.1±11.4)μm;黄斑区SCP整体血流密度分别为(16.79±1.43)%、(16.71±1.82)%、(17.30±2.25)%、(17.35±1.22)%,整体灌注密度分别为0.32±0.02、0.32±0.03、0.33±0.03、0.33±0.02。手术后CST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RNFL厚度手术后1个月升高,其后逐渐降低。手术前与手术后6个月各参数比较,AI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9);FAZ面积以及CST、GCC、RNFL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600、0.694、0.802、0.712 );黄斑区视网膜SCP血流密度、灌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347、0.361)。 结论:与手术前比较,微创PPV后6个月内sNPDR患者黄斑区结构和血流密度无明显变化。
文献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科手术,微创性;玻璃体切除术;局部血流
作者姓名:
郑文斌;林英;赖坤贝;陈士达;丁小虎;刘炳乾;肖赛男;李霁竹;马媛;陈子叶;梁小玲;吕林;李涛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郑文斌;林英;赖坤贝;陈士达;丁小虎;刘炳乾;肖赛男;李霁竹;马媛;陈子叶;梁小玲;吕林;李涛-.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后黄斑区形态结构及血流变化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2(01):34-39
A类:
sNPDR
B类: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后,形态结构,血流变化,变化观,PPV,中山大学,眼科,平均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黄斑中心凹厚度,CST,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视网膜血管,SCP,血流密度,管区,FAZ,圆度,mm ,厚度比,密度比,黄斑区结构,外科手术,微创性,玻璃体切除术,局部血流
AB值:
0.20247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