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与不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PCV合并玻璃体积血疗效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比较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与不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合并玻璃体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25G微创玻璃体手术的PCV合并玻璃体积血患者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2个组,其中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手术(PPV)组24眼,仅予以PPV治疗;PPV+抗VEGF组12眼,先行PPV并于术后1周行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所有患者至少随访6个月,观察并比较2个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观察玻璃体再出血和黄斑区瘢痕形成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个组术眼治疗前后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组别=8.552, P=0.006; F时间=31.775, P<0.001),其中2个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术眼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BCVA显著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PV+抗VEGF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术眼BCVA均优于相应时间点P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术眼治疗前后CR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组别=4.797, P=0.041; F时间=295.764, P<0.001),其中2个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术眼CR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末次随访时CRT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个月时PPV+抗VEGF组术眼CRT低于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2个组间术眼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PV组发生眼压升高2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眼,发生率分别为8.33%和4.17%。PPV+抗VEGF组发生白内障加重2眼。PPV组和PPV+抗VEGF组玻璃体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67%(4/24)和8.33%(1/1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46)。PPV组和PPV+抗VEGF组黄斑区瘢痕形成率分别为4.17%(1/24)和33.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0)。 结论: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PCV合并玻璃体积血安全、有效,可改善视力,降低CRT,且短期内效果逐渐增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进一步增强PPV的术后效果,更好地改善视力及视网膜解剖结构。
文献关键词:
微创玻璃体手术;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玻璃体积血;抗VEGF药物治疗
作者姓名:
许腾予;李甦雁;张正培;刘海洋;季苏娟;刘亚鲁;徐青
作者机构: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眼科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徐州 221116
引用格式:
[1]许腾予;李甦雁;张正培;刘海洋;季苏娟;刘亚鲁;徐青-.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与不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PCV合并玻璃体积血疗效观察)[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2(07):651-657
A类:
PPV+
B类:
微创玻璃体手术,VEGF,PCV,玻璃体积血,疗效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队列研究,徐州市,25G,扁平,玻璃体切割手术,玻璃体腔注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黄斑区,瘢痕形成,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情况,组别,眼压,压升,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白内障,再出血发生率,术后效果,膜解剖,解剖结构
AB值:
0.1378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