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的优化策略:复方利多卡因胸横肌平面阻滞-胸神经阻滞-全身麻醉
文献摘要: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胸横肌平面阻滞(TTPB)-胸神经阻滞(PECS)-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90例,年龄40~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30 kg/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30):单纯全麻组(C组)、复方利多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组(L组)和罗哌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组(R组)。采用喉罩全凭静脉麻醉,L组和R组喉罩置入后依次进行PECSⅠ、PECS Ⅱ和TTPB,在上述3点分别注射0.4%复方利多卡因15、15、10 ml(L组)和0.375%罗哌卡因15、15、10 ml(R组)。术毕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 μg补救镇痛。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记录拔除喉罩后10 min时Ramsay评分和术后镇痛持续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实际按压次数比值(D 1/D 2比值)、补救镇痛情况和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R组和L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苏醒时间和拔除喉罩时间缩短,Ramsay镇静评分降低,术后VAS评分降低,镇痛持续时间延长,D 1/D 2比值升高,舒芬太尼用量减少,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 P<0.05);与R组比较,L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延长,D 1/D 2比值升高,舒芬太尼用量减少,补救镇痛率降低( P<0.05)。 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复方利多卡因TTPB-PECS-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有助于实现低阿片类药物麻醉模式,更有利于抑制术后痛敏反应和促进术后早期恢复,且其优化效果较罗哌卡因更显著。
文献关键词:
利多卡因;胸肌;胸神经;神经传导阻滞;麻醉,全身;乳腺肿瘤
作者姓名:
张卓;张麟临;马浩南;王国林
作者机构:
天津市泰达医院(天津大学泰达医院)麻醉科,天津 300457;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天津 30005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卓;张麟临;马浩南;王国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的优化策略:复方利多卡因胸横肌平面阻滞-胸神经阻滞-全身麻醉)[J].中华麻醉学杂志,2022(03):298-301
A类:
TTPB
B类: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复方利多卡因,胸横肌平面阻滞,胸神经,神经阻滞,PECS,优化效果,择期,女性患者,ASA,体重指数,m ,全麻,罗哌卡因,全凭静脉麻醉,喉罩置入,ml,舒芬太尼,PCIA,VAS,静脉注射,补救,丙泊酚,瑞芬太尼,苏醒时间,拔除,Ramsay,术后镇痛,镇痛泵,按压次数,D ,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心动过缓,呼吸抑制,镇静评分,单纯全身麻醉,阿片类药物,痛敏反应,术后早期恢复,胸肌,神经传导阻滞,乳腺肿瘤
AB值:
0.18447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