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投喂频率下草鱼对5种非粮蛋白源利用效率的比较
文献摘要:
采用双因素正交试验(3×5),评估了草鱼在3种投喂频率(2次/d、3次/d和4次/d)下对豆粕(美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小球藻、棉籽蛋白粉的利用效率.以5种原料为单一蛋白源配制实验饲料,在池塘网箱(2.0 m×1.5 m×1.0 m)中分别以3种投喂频率投喂初始体质量80 g左右的草鱼8周,考察草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草鱼分别在黄粉虫(2次/d)组和豆粕(4次/d)组表现出最低和最高的增重率.除小球藻组外,各蛋白源组草鱼的终末体质量和蛋白质效率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不考虑蛋白源,投喂频率为4次/d的草鱼生长性能显著高于2次/d.不考虑投喂频率,黄粉虫和棉籽浓缩蛋白组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豆粕、乙醇梭菌蛋白和小球藻组,饲料系数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投喂频率和蛋白源对草鱼的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以及全鱼和肌肉的基础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影响.投喂2次/d的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投喂3和4次/d的草鱼,投喂4次/d的草鱼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投喂2次/d和3次/d的草鱼.黄粉虫组草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豆粕和小球藻组.研究表明,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草鱼适宜的投喂频率为3~4次/d,草鱼对5种非粮蛋白源的利用能力为乙醇梭菌蛋白=豆粕=小球藻>棉籽浓缩蛋白>黄粉虫.
文献关键词:
草鱼;投喂频率;非粮蛋白源;生长性能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夏世森;董立学;陆星;田娟;喻丽娟;文华;解绶启;蒋明
作者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223;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武汉 430223;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2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夏世森;董立学;陆星;田娟;喻丽娟;文华;解绶启;蒋明-.不同投喂频率下草鱼对5种非粮蛋白源利用效率的比较)[J].水产学报,2022(10):1860-1871
A类:
非粮蛋白源
B类:
投喂频率,草鱼,双因素,豆粕,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小球藻,棉籽蛋白,蛋白粉,池塘,网箱,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增重率,终末,鱼生,棉籽浓缩蛋白,蛋白组,饲料系数,数则,肝体,肥满度,基础营养成分,血清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糖含量,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AB值:
0.1834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