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猕猴桃间座壳菌Diaporthe actinidiae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及侵染过程
文献摘要:
果实软腐病是猕猴桃贮藏期间最严重的真菌病害,猕猴桃间座壳Diaporthe actinidiae是该病检出率最高且致病力最强的病原菌.该病菌从花前期开始侵染,至果实贮藏期才表现症状,侵染至发病周期较长,可借助荧光标记对其侵染过程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的技术,运用携带GFP及潮霉素抗性基因的双元载体pCAMBgfp对D.actinidiae菌株进行遗传转化.首先,对转化子进行潮霉素及绿色荧光筛选,随后进行菌落的生物学特征观察、荧光稳定性验证及致病力检测,最终得到3株菌丝形态、生长速度及致病力与野生型菌株一致的稳定荧光菌株.将KFDA-17转化子接种于贮藏期猕猴桃果实'金梅',1d后果实出现水渍症状,随后出现软腐症状且逐步加重;发病部分菌丝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明显的绿色荧光,可清晰观察侵染进程.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EG介导的间座壳菌丝体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且KFDA-17荧光菌株可用于侵染过程研究.
文献关键词:
猕猴桃软腐病;荧光蛋白;遗传转化;转化子;致病力
作者姓名:
冯丹丹;邓蕾;苏琦雅;刘德江;钟彩虹;李黎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猕猴桃产业技术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武汉430074;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冯丹丹;邓蕾;苏琦雅;刘德江;钟彩虹;李黎-.猕猴桃间座壳菌Diaporthe actinidiae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及侵染过程)[J].菌物学报,2022(03):450-458
A类:
pCAMBgfp,KFDA
B类:
间座壳菌,Diaporthe,actinidiae,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侵染过程,贮藏期,真菌病害,致病力,果实贮藏,荧光标记,PEG,原生质体,GFP,潮霉素,抗性基因,双元载体,转化子,菌落,生物学特征,荧光稳定性,菌丝形态,生长速度,野生型,桃果实,1d,水渍,菌丝体,荧光显微镜,显微镜下,遗传转化体系,过程研究,猕猴桃软腐病
AB值:
0.2727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