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18F-FDG全身PET/CT动态采集对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增益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 18F-FDG全身PET/CT动态采集获得的时间-活度曲线(TAC)及靶本比(TBR)对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增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60 min全身PET/CT动态采集的109例肝细胞癌(HCC;27例)、肝内胆管癌(ICC;61例)和肠癌肝转移(CRLM;21例)患者[男65例,女44例,年龄(59.3±9.3)岁]的影像学资料。将动态采集获得的TAC分为灌注相和代谢相。动脉期定义为灌注相腹主动脉活度峰值后15 s。将代谢相肿瘤TAC形态分为A、B、C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TBR 30/60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TBR 30/60的诊断效能。 结果:以快进作为HCC的诊断标准,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18/27)、75.6%(59/78)、48.6%(18/37)和86.8%(59/68);以B型曲线作为HCC的诊断标准,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4%(12/27)、85.4%(70/82)、50.0%(12/24)和82.4%(70/85)。HCC、ICC和CRLM的TBR 30/60分别为0.38±0.19、0.49±0.18和0.64±0.20( F=10.89, P<0.001)。当TBR 30/60截断值取0.43时,鉴别HCC与ICC和CRLM的AUC为0.72,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0.5%(55/78)和65.2%(15/23);当TBR 30/60截断值取0.64时,鉴别ICC和CRLM的AUC为0.71,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1.9%(13/21)和82.5%(47/57)。 结论:全身PET/CT动态显像获得的TAC结合TBR 30/60可以为肝肿瘤诊断提供增益价值。
文献关键词:
肝肿瘤;图像解释,计算机辅助;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氟脱氧葡萄糖F18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迪丽比热·阿迪力;蔡丹杰;曹炎焱;石洪成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复旦大学核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复旦中山医院肿瘤中心,上海 20003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迪丽比热·阿迪力;蔡丹杰;曹炎焱;石洪成-.18F-FDG全身PET/CT动态采集对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增益价值 )[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22(12):724-728
A类:
TBR
B类:
18F,FDG,PET,动态采集,肝脏恶性肿瘤,肿瘤诊断,活度,度曲,TAC,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肠癌肝转移,CRLM,动脉期,腹主动脉,单因素方差分析,诊断效能,诊断标准,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截断值,动态显像,肝肿瘤,图像解释,计算机辅助,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线计算,氟脱氧葡萄糖,F18
AB值:
0.2443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