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类型抗病毒治疗适应证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
文献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不同类型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意义。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861例接受肝活检术、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30 IU/ml)且符合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其肝脏病理学改变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据资料不同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
χ2检验、Ridit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大部分(72.24%)患者存在明显的病理损伤,肝功能正常组的肝纤维化程度高于异常组(
P<0.001)。17.54%患者存在肝脂肪变。绝大部分(97.33%)患者肝组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染色阳性,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染色阳性仅为50.87%。影响肝脏病理严重程度的正相关因素为碱性磷酸酶水平,负相关因素为肝组织HBcAg染色阳性、白蛋白及血小板水平;HBcAg不同染色程度间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44.142、102.386,
P<0.001),以阴性组最严重。
结论:CHB患者不同类型抗病毒治疗适应证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肝功能水平与肝脏病理严重程度并不一致,肝组织HBcAg染色阳性及强度、白蛋白及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负相关。
文献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病理学;肝;活组织检查,针吸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蒋素文;胡爱荣;石小军;朱德东;何哲耘;朱陈倩;张露侃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市肝病研究所,宁波 315010;宁波大学医学院,宁波 31521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蒋素文;胡爱荣;石小军;朱德东;何哲耘;朱陈倩;张露侃-.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类型抗病毒治疗适应证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10):1050-1055
A类:
B类: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适应证,临床病理特征,CHB,肝活检术,乙型肝炎病毒,HBV,IU,ml,肝脏病理,非参数检验,Ridit,logistic,统计学分析,病理损伤,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肝脂肪变,绝大部分,肝组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原,HBcAg,碱性磷酸酶,白及,血小板水平,肝脏炎症活动度,丙氨酸转氨酶,疾病严重程度,活组织检查,针吸
AB值:
0.2375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