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近视眼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近视眼控制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7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完成验配并坚持配戴角膜塑形镜24个月的137例近视眼儿童的资料,均选取右眼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随机法随机选取其中91例为建模组[男性53例,女性38例;年龄(11.24±1.69)岁],其余46例为验证组[男性22例,女性24例;年龄(11.09±1.66)岁]。记录戴镜前的情况,包括年龄、等效球镜度数、瞳孔面积及角膜形态学参数,并测量角膜塑形镜偏心及戴镜前和戴镜24个月眼轴长度。分析建模组儿童基线情况和戴镜稳定后的变化与戴镜24个月后眼轴长度变化的关系并构建回归方程,将验证组相关因素导入回归方程中计算期戴镜后24个月的眼轴长度,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配对 t检验。 结果:戴镜前和戴镜后24个月,建模组眼轴长度分别为(25.16±0.90)和(25.56±082)mm( t=-10.12, P<0.001),验证组分别为(25.29±0.71)和(25.67±0.6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0.12,-8.79;均 P<0.001)。戴镜24个月后眼轴长度变化量与基线年龄( r=-0.37, P<0.001)、基线等效球镜度数( r=0.31, P=0.003)、偏心距离( r=-0.35, P=0.001)和瞳孔面积( r=-0.26, P=0.013)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年龄( β=-0.056, P=0.001)、偏心距离( β=-0.315, P=0.001)、瞳孔面积( β=-0.009, P=0.004)、基线等效球镜度数( β=0.054, P=0.021)均与戴镜24个月眼轴长度变化有关,构建回归方程 y=1.609-0.056 a-0.315 b-0.009 c+0.054 d( y为眼轴变化, a为基线年龄, b为偏心距离, c为瞳孔面积, d为基线等效球镜度数; R2=0.31)。将验证组对应参数导入方程,得到戴镜24个月眼轴长度变化量为(0.40±0.20)mm,与实际眼轴长度变化量(0.40±0.32)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4, P=0.971)。 结论:近视眼儿童的年龄、等效球镜度数、瞳孔面积以及戴镜稳定后的偏心距离对其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近视眼控制效果影响较大,可以通过这些因素预测戴镜后的近视眼控制效果。
文献关键词:
近视;接触镜;轴长度,眼;影响因素分析;儿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敏锋;刘新婷;张芬;王艳丽;毛欣杰
作者机构: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中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温州 32502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敏锋;刘新婷;张芬;王艳丽;毛欣杰-.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近视眼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2022(04):259-264
A类:
056 ,315 ,009 ,c+0,054
B类:
配戴,角膜塑形镜,近视眼,相关影响因素,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温州,眼视光,眼儿,右眼,模组,戴镜,等效球镜度数,瞳孔面积,角膜形态学参数,量角,眼轴长度,中计,测量值,变化量,偏心距,轴变,效果影响,接触镜
AB值:
0.12227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