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手术后黄斑区微视野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MF)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后黄斑区视功能变化。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病例研究。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MF患者29例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例4只眼,女性26例28只眼;年龄(63.00±3.45)岁。患眼等效球镜度数(-14.16±2.54)D;眼轴长度(29.14±1.04)mm。合并黄斑板层裂孔3例3只眼。患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 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空气填充治疗。手术前及手术后1、3、6个月采用黄斑完整性评估仪行黄斑区微视野检查,记录患眼黄斑10°范围内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黄斑中心凹2°和4°固视率(P1、P2)、63%和95%双向正态分布椭圆面积(BCEA)。手术前与手术后不同时间MS、P1、P2、63%BCEA、95%BCEA比较行配对
t检验;固视稳定率比较行
χ2检验。
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1、3、6个月,患眼MS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208、-3.435、-4.919,
P=0.038、0.002、0.000)。手术后不同时间两两比较,仅手术后6个月与手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6)。与手术前P1、P2、63%BCEA、95%BCEA比较,患眼手术后P1、P2逐渐提高,63%BCEA、95%BCEA逐渐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
t=-1.595、-1.698、-1.966,
P=0.125、0.104、0.062;P2:
t=-1.622、-1.654、-1.707,
P=0.119、0.112、0.102;63%BCEA:
t=1.410、1.409、1.553,
P=0.172、0.173、0.135;95%BCEA:
t=1.412、1.408、1.564,
P=0.172、0.173、0.132)。手术后6个月,所有患眼黄斑区解剖复位,未发现全层黄斑裂孔、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PPV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MF安全、有效;手术后6个月内黄斑区MS内可显著提高。
文献关键词:
近视,退行性;玻璃体切除术;空气;对比敏感度;视野测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尹明阳;刘玉燕;韩泉洪
作者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天津 30020;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尹明阳;刘玉燕;韩泉洪-.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手术后黄斑区微视野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2(04):265-269
A类:
BCEA,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B类:
内界膜剥除,空气填充,填充治疗,疗病,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手术后,黄斑区,MF,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视功能,单中心,眼科医院,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板层,层裂,睫状体,平坦,三通道,25G,手术前,完整性评估,微视野检查,内视,光敏感度,黄斑中心凹,P1,P2,正态分布,椭圆面,圆面积,稳定率,高差,解剖复位,严重并发症,内黄,退行性,玻璃体切除术,对比敏感度,视野测试
AB值:
0.2270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