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儿童近视早期不同干预方法的疗效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近视早期不同干预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于我院诊断近视,屈光度在-1.00D左右的患儿,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不戴镜组、普通框架眼镜组、功能性框架眼镜组和角膜塑形镜组四组.在6月、12月时进行屈光度数及眼轴长度的对比.结果 共纳入87例(174眼),平均年龄8.71±2.26岁.普通框架眼镜组、功能性框架眼镜组和角膜塑形镜组三组年增屈光度分别为 1.07±0.44D、0.12±0.29D、0.07±0.13D;眼轴年均增长0.68±0.45mm、0.44±0.37mm、0.28±0.19mm.治疗6月时,角膜塑形镜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增长最低,不戴镜组最高(P<0.05),因此家长均选择进一步治疗.治疗12月时,屈光度和眼轴增长程度角膜塑形镜组均低于功能性框架眼镜组.普通框架眼镜组增长幅度最高(P<0.05).结论 近视早期(-1.00D左右)应及时戴镜治疗,角膜塑形镜是儿童早期近视防控的有效手段.
文献关键词:
近视;屈光度;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褚慧慧;赵寅政;张俊娜;刘曦;余继锋
作者机构:
10004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褚慧慧;赵寅政;张俊娜;刘曦;余继锋-.儿童近视早期不同干预方法的疗效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22(01):5-7,后插14
A类:
44D,29D,37mm,早期近视防控
B类:
儿童近视,干预方法,疗效分析,我院,00D,戴镜,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四组,屈光度数,眼轴长度,平均年龄,13D,45mm,19mm,度增长,长程,度角,增长幅度,儿童早期
AB值:
0.1955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