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微电子封装中全Cu3Sn焊点高温服役下的微观组织演变
文献摘要:
通过过渡液相(TLP)连接工艺在320℃下保温24 h直接制备全Cu3Sn金属间化合物(IMC)微焊点,并在570℃下进行高温老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以及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对全Cu3Sn微焊点高温老化过程中相演变规律和形貌变化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探究了IMC生长的动力学以及界面空洞萌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全Cu3Sn微焊点中的Cu3Sn层首先会全部转变为Cu41Sn11,随后会生成一种由Cu41Sn11晶粒和弥散的α(Cu)颗粒组成的双相组织,并最终转变为均匀的α(Cu)固溶体.其次,空洞的萌生和长大发生在双相组织向α(Cu)固溶体转变过程中的焊点中心处,最终在焊点中心处产生大量连续空洞.通过对α(Cu)层进行生长动力学计算得知,在整个时效过程中,体扩散为主要扩散方式,α(Cu)激活能为11.28 kJ/mol.该研究结果对全Cu3Sn IMC微焊点的高温服役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文献关键词:
电子封装;微焊点;Cu-Sn;金属间化合物(IMC);高温服役
作者姓名:
何溪;李晓延;张伟栋;张虎;朱阳阳
作者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北京 100124;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何溪;李晓延;张伟栋;张虎;朱阳阳-.微电子封装中全Cu3Sn焊点高温服役下的微观组织演变)[J].微纳电子技术,2022(03):284-291
A类:
B类:
微电子封装,Cu3Sn,高温服役,微观组织演变,过过,过渡液相,TLP,连接工艺,金属间化合物,IMC,微焊点,高温老化,能谱仪,EDS,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老化过程,相演变,演变规律,形貌变化,萌生,点中,先会,Cu41Sn11,后会,晶粒,弥散,颗粒组成,双相组织,固溶体,长大,大发生,转变过程,层进,生长动力学,力学计算,时效过程,激活能,kJ
AB值:
0.3307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