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利奈唑胺致老年患者血液毒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应用利奈唑胺的老年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尤其是发生血液毒性的状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接受利奈唑胺治疗老年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查阅信息系统数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特征,尤其是发生血药毒性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有效病例233例,利奈唑胺经验性使用率为44.21%(103/233),总有效率为76.39%(178/233)。监测血药浓度的有效病例57例中,36.84%(21/57)的老年患者利奈唑胺谷浓度偏高。单纯血小板减少15例,单纯血红蛋白减少3例、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均减少3例。发生血液毒性组[出现一定程度的血红蛋白和(或)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合并肾功能损伤(
χ2
=6.642,
P=0.036)、同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者(
χ2
=4.566,
P=0.033)多于无血液毒性组患者(χ2=6.642,
P=0.036;χ2=4.566,
P=0.033),且利奈唑胺疗程更长(
P=0.041)。利奈唑胺谷浓度与MDRD公式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
MDRD)之间,无线性相关性(
R=0.226,
P=0.136)。
结论:老年患者,尤其是肾功能受损、疗程长、同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时出现血液毒性的风险更高。应加强老年患者肾功能的保护,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动态监测利奈唑胺血药浓度,调整利奈唑胺剂量,实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
文献关键词:
利奈唑胺;毒效应;血液;肾功能不全;质子泵抑制剂;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柏淑禹;苏爱梅;杨帆;杨立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医科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老年医学科,南京 21000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柏淑禹;苏爱梅;杨帆;杨立-.利奈唑胺致老年患者血液毒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06):533-538
A类:
eGFR
B类:
利奈唑胺,老年患者,血液毒性,相关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分析,分析应用,老年住院患者,南京大学,学医,鼓楼,系统数据,药毒,毒性反应,临床特点,经验性,总有效率,血药浓度,谷浓度,血小板减少,肾功能损伤,2
,质子泵抑制剂,疗程,MDRD,肾小球滤过率,线性相关性,肾功能受损,治疗者,药物相互作用,毒效应,肾功能不全
AB值:
0.24640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