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轨道交通接驳可达性分析
文献摘要: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可达性对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居民出发地角度,运用基于距离衰减的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并对比分析从居民出发地分别采取步行、共享单车和公交这3种接驳方式到达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可达性.以成都三环外地铁2号线和6号线沿线区域为例,运用ArcGIS工具分析区域居民出发地的可达性空间分布差异和不同接驳方式的可达性差异,并结合人口分布梳理轨道交通出行重点区域,挖掘出行盲区.计算结果表明:越靠近轨道交通站和越靠近城市中心的区域,3种接驳方式的平均可达性越高;总体上,步行接驳可达性最小,空间分布差异最明显;步行、共享单车和公交接驳可达性高的区域分别集中在轨道站0.8,1.5,3.0 km服务半径范围内;公交沿线接驳可达性高于非沿线接驳可达性;通过对比可达性和人口空间分布,有效识别区域轨道交通出行的重点盲区、次要盲区、一般盲区和隐性盲区.
文献关键词:
城市交通;接驳可达性;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距离衰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袁红霞;徐菱;严余松;江文辉
作者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成都611756;西南交通大学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都611756;成都工业学院,成都61173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袁红霞;徐菱;严余松;江文辉-.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轨道交通接驳可达性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22(04):113-119
A类:
接驳可达性
B类: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交通接驳,可达性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交通服务水平,出发地,地角,基于距离,距离衰减,共享单车,接驳方式,轨道交通站点,三环,外地,ArcGIS,空间分布差异,可达性差异,人口分布,交通出行,重点区域,挖掘出,盲区,城市中心,公交接驳,别集,在轨,轨道站,服务半径,人口空间分布,识别区,区域轨道交通,城市交通
AB值:
0.2414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