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内镜下切除盲肠近阑尾口病变10例临床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下切除盲肠近阑尾口病变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盲肠近阑尾口病变患者10例,术前均行超声内镜检查确定病灶位置及病灶大小,行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后切除标本行组织病理检查.观察内镜下病变组织切除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12个月,复查结肠镜,观察阑尾口狭窄及残余病变情况;随访3~51个月,观察患者胃肠道不适发生情况.结果 10例患者术前超声内镜检查显示病变均起源于黏膜下层或固有肌层,病灶直径为7.7~27.6 mm.8例行内镜下圈套器切除术,2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中均未发生出血、穿孔并发症,术后均未出现发热、穿孔、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潴留性囊肿8例,单纯性黏液囊肿1例,脂肪瘤1例.术后6~12个月,8例患者复查结肠镜,均未发现阑尾口狭窄及残余病变;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10例患者均未出现腹痛等胃肠道不适症状.结论 内镜下切除盲肠近阑尾口病变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
文献关键词:
内镜下切除术;盲肠近阑尾口;潴留性囊肿;黏液囊肿;脂肪瘤
作者姓名:
李晴;刘丹;赵丽霞;刘冰熔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河南郑州 450052
引用格式:
[1]李晴;刘丹;赵丽霞;刘冰熔-.内镜下切除盲肠近阑尾口病变10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06):601-603
A类:
盲肠近阑尾口,潴留性囊肿
B类:
临床分析,病灶位置,病灶大小,内镜下圈套器,圈套器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本行,组织病理检查,病变组织,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情况,复查,结肠镜,胃肠道不适,术前超声内镜检查,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病灶直径,穿孔,迟发性出血,单纯性,黏液囊肿,脂肪瘤,随访时间,腹痛,不适症状,内镜下切除术
AB值:
0.16274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