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赛前负荷特征研究——以史航备战第13届全运会为例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负荷、赛后恢复安排,实现竞技状态的最佳化调控.方法:运用跟踪观察、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第十三届全运会冠军史航为调查对象,整个备战期分为赛前准备、赛前强化和赛前减量3个训练阶段.结果:1)赛前准备阶段共94天,总负荷量为7533.30 km,训练总课次为61次,日平均负荷量为80.14 km,课平均负荷量为123.50 km.<80%无氧阈强度负荷量最多,占总负荷量的29.48%,训练课次占到本阶段总课次的39.34%.2)赛前强化阶段共60天,负荷总量为4153.07 km,日平均量为69.22 km,总课次为41次,课平均量为101.29 km.本阶段90%~95%无氧阈强度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36.59%,负荷量占总量的50.01%.3)赛前减量阶段总共13天,总负荷量为494.16 km,训练课次为13次,日平均负荷量、课平均负荷量均为38.01 km.结论:高比例的基础有氧耐力(<80%无氧阈强度)的保障是该项目赛前训练负荷的总体特征,负荷安排整体呈现"两极化"模式,高强度训练(90%~95%无氧阈强度)的比例在强化训练阶段有所增加,但从整体来看,无氧阈强度及以下强度的比例在3个阶段均占主导地位,另外,最后的高强度低比例安排是实现竞技状态调控的关键.
文献关键词:
公路自行车;赛前训练;无氧阈强度;训练负荷;负荷特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谢云;耿海峰
作者机构:
天津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学院,天津 301617;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系,山东 烟台 2654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谢云;耿海峰-.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赛前负荷特征研究——以史航备战第13届全运会为例)[J].体育科学,2022(11):56-61,89
A类:
公路自行车运动员
B类:
前负荷,负荷特征,备战,全运会,赛前训练,训练负荷,赛后,竞技状态,最佳化,跟踪观察,数理统计,第十三届,冠军,军史,训练阶段,准备阶段,总负荷,负荷量,无氧阈强度,训练课,占到,总共,高比例,有氧耐力,总体特征,两极化,高强度训练,强化训练
AB值:
0.2209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