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恶意创造力的缓解以及教育启示
文献摘要:
恶意创造力以其具备新颖性特质和普通的伤害行为相区分.相比普通的伤害行为,具有新颖性的伤害行为可能会给他人带来更多的消极影响.青少年阶段为个体一生中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对这一时期个体创造力善恶动机的教育可能会给其带来长期的影响.由于消极的情绪、经历以及人格特质可能会激发个体产生更多的恶意创造力想法.因此,在未来的教育中,家长应减少儿童的早期逆境,培养其产生光明三人格.学校方面应加学生体育锻炼强度,增强学生自控能力.另外,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情绪调节策略,减弱消极情绪对其恶意创造力的影响.相关部门应施行网络实名制,减少青少年运用恶意创造力实施网络欺凌的现象.
文献关键词:
恶意创造力;教育启示;青少年
作者姓名:
赵明哲
作者机构: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保定 071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明哲-.恶意创造力的缓解以及教育启示)[J].校园心理,2022(01):67-70
A类:
B类:
恶意创造力,教育启示,新颖性,伤害行为,消极影响,少年阶段,个体创造力,善恶,人格特质,想法,少儿,逆境,生光,光明,校方,学生体育,体育锻炼,自控能力,心理健康教师,教师应,情绪调节策略,消极情绪,网络实名,实名制,网络欺凌
AB值:
0.35256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