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良知的主体性展开与康德的道德自律
文献摘要:
王阳明从"心即理"这一基本命题出发,建立心体,并引入"良知"这一范畴,突出了人的良知在道德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康德取消一切外在的经验,把纯粹理性作为道德实践的依据,从而建构一套严格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深层次比较两位哲人的思想,就能发现无论是王阳明的良知还是康德的纯粹理性,皆强调人的主体性以及道德依据的先天性.然而两者之思想亦有区别,主要体现在良知本身具备情感,而纯粹理性排斥一切情感.关于德福一致,康德认为现世中幸福与道德是没有因果关系的,惟有通过悬设灵魂不朽与上帝,并在道德中实践对这两个先验理念的信仰,以期在后世中达到德福一致.王阳明则将良知与道德情感视为一体,在道德实践中便能获得超越感官享受所带来的愉悦,使德行与幸福在此世中就关联起来.
文献关键词:
良知;纯粹理性;道德实践;德福一致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高地勇
作者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6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高地勇-.良知的主体性展开与康德的道德自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03):42-50,59
A类:
B类:
良知,康德,道德自律,王阳明,心即理,本命,立心,心体,道德实践,纯粹理性,道德形而上学,哲人,调人,人的主体性,先天性,知本,德福一致,现世,因果关系,惟有,灵魂不朽,上帝,先验,后世,中达,道德情感,视为一体,越感,愉悦,德行
AB值:
0.3784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