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生命之野的双重变奏——以精神分析法解读《爱历元年》的情爱叙事
文献摘要:
王跃文长篇小说《爱历元年》演奏了一曲关于高知分子"婚外"爱欲缠绵的罗曼曲,男女主人公沉寂的生命之野与被压抑的原欲在中年时代又各自繁盛热闹起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解读《爱历元年》中的情爱叙事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小说中多次提及的"兰花"可视为男主人公孙离潜意识中的美人原型与象征,他在"超我"的驱动下惯性地压抑性本能并将爱欲投射到了兰花意象上.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学说,爱情的"脱轨"与回返,实则反映了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抗衡的动态过程:本我释放带来灵与肉的欲望化狂欢,自我抗争使爱欲与道德糅合,而超我节制欲望,引导理性回返与爱历重启.《爱历元年》对两性情爱的独特探索无疑也调动了作家的生命经验与人生思考,通过探寻爱情、婚姻和性背后隐藏的无意识动因,读者在《爱历元年》中或许可以找到摆脱情感危机与获得精神突围的出路.
文献关键词:
《爱历元年》;精神分析法;人格结构;情爱叙事
作者姓名:
李慧娟;彭在钦
作者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慧娟;彭在钦-.生命之野的双重变奏——以精神分析法解读《爱历元年》的情爱叙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08):57-62
A类:
B类:
变奏,精神分析法,历元,元年,情爱叙事,王跃文,长篇小说,演奏,一曲,高知,婚外,爱欲,缠绵,女主人,主人公,沉寂,压抑,原欲,繁盛,热闹,闹起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兰花,男主人,公孙,潜意识,美人,超我,地压,性本能,投射,射到,花意象,人格理论,理论学说,爱情,脱轨,回返,实则,本我,抗衡,动态过程,灵与肉,欲望,狂欢,抗争,糅合,节制,制欲,重启,两性,无意识,情感危机,精神突围,人格结构
AB值:
0.4658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