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关于识别6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潜在致病基因的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GSE34198基因表达谱进行重新分析,挖掘年龄小于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潜在的致病和治疗基因.方法:根据GSE34198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年龄小于60岁的健康对照组(n=19)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n=19).应用GEO2R鉴定差异表达基因(P<0.05和|logFC|>0).然后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和通路富集分析(KEGG).用Cytoscape 3.6.1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鉴定出10个核心基因.从在线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中手动筛选已知AMI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通过检索互作基因(STRING)数据库,构建核心基因和已知AMI易感基因的PPI网络.结果:共筛选出1085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570个,下调基因515个.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后,鉴定出10个核心基因.其中,MAPK1、CKAP4、LAMC1、GRB2、DYNL1和KCTD6与已知易感基因有相互作用.结论:MAPK1是6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潜在的诊断和治疗靶点,另外,CKAP4是一个潜在的诊断标志物,CRB2是一个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文献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通路富集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核心基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黄泳清;陈颖;温可馨;周淑娴;耿登峰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 5101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泳清;陈颖;温可馨;周淑娴;耿登峰-.关于识别6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潜在致病基因的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2(02):117-119,128
A类:
GSE34198,DYNL1,KCTD6,CRB2
B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致病基因,生物信息学方法,基因表达谱,重新分析,AMI,GEO2R,差异表达基因,logFC,基因本体,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protein,interaction,PPI,核心基因,孟德尔遗传,OMIM,易感基因,保护基因,互作基因,STRING,差异基因,蛋白互作网络,MAPK1,CKAP4,LAMC1,GRB2,知易,诊断和治疗,治疗靶点,诊断标志物,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AB值:
0.26799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