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劝学》中的"君子"之道解读
文献摘要:
君子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高频概念,也是孔子推崇备至的道德标杆.在儒学的概念中,士处于初级阶段,是读书人道德追求的本位底线,却蕴含着人格形成的关键要素;君子处于中级阶段,是绝大多数读书人向往的道德高地,也是深化人格理想的必然途径;圣人是高级阶段,是极少数学识与道德都臻于完美的人杰才能到达的境界,更是绽放人格魅力的巅峰层级.三者在道德修养上呈内隐上升的螺旋态势,是读书人向往且必然经历的三个阶段,惟有脚踏实地,沿着三者搭建的人格桥梁,才能夯实道德修养的底座.虽然外王内圣是儒家至高无上的道德标准,但这种道德标准却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有人终其一生只是触及皮毛,离内核相差甚远,因此绝大多数读书人只能心向往之,却不敢苛求达到圣人之境.三者之中,君子处于一个关键点上,虽然君子的道德修养也高不可攀,但还是有门径可觅,而这道门径就是求学之道、自省之道、尚德之道.绝大多数读书人能够通过这道门径到达君子之境.荀子作为孔孟之后儒学的集大成者,自然继承了君子之道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在他的名篇《劝学》中,寥寥数笔,便完美地阐释了君子之道的要义所在.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白记营
作者机构:
江苏省昆山市柏庐高级中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白记营-.《劝学》中的"君子"之道解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04):82-86
A类:
B类:
劝学,儒家学说,孔子,推崇备至,道德标杆,儒学,初级阶段,读书人,人道,道德追求,人格形成,中级,德高,必然途径,圣人,高级阶段,极少数,学识,德都,完美的人,人杰,能到,绽放,人格魅力,巅峰,道德修养,养上,内隐,惟有,脚踏实地,底座,内圣,至高无上,道德标准,所能,企及,终其一生,触及,皮毛,核相,甚远,心向往之,不敢,苛求,高不可攀,门径,道门,求学,自省,荀子,孔孟之,集大成者,君子之道,光荣传统,名篇,寥寥,数笔
AB值:
0.47795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